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
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
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
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
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
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
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内容分析,从形象和意境、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最后注意点拨,对诗歌进行赏析即可。
(1)
“遁素轩为张伯和赋”:隐居生活,不为名利所累,是作者的理想。
(2)
“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这四句是说,不因世俗而改变操守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孔子虽然隐于山林,但他并不因此而被世人所遗忘,他的思想影响深远。
(3)
“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诗人借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答案】
这首诗以隐士自比,抒发了作者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全诗以“遁世”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
淡泊的志向。
首联写隐居的生活,与名利无关,表明自己不慕富贵。
颔联通过孔子、颜回、傅说等人的故事,表现自己的志向。
颈联用孔子和傅说作比喻,说明自己虽处于逆境,但却有远大的抱负。
尾联借用孔子的例子,表明自己虽隐居山林,但并不因此被世人遗忘,其志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