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人共结萧朱绶,六月闽天火云厚。
觞熟梅边告我行,欲行且尽垆头酒。
棋山海上古招提,银瓮丝绳兴复携。
三峰直下几千丈,仙人奕处清猿啼。
知君平生爱灵境,为君拂拭青萝影。
野殿杯浮蕙草香,石渠水浸甘瓜冷。
祇园树里贮行庖,暂解尘衣挂竹梢。
诗成破却山灵胆,醉倒倾翻老鹤巢。
回岩积翠连飞阁,遥海苍苍暮潮落。
舞影争嫌白日斜,歌声未道离情恶。
拟从方外寄馀欢,云是山僧谒县官。
野鹿回看避仙佩,沙禽何意讶儒冠。
千金流水犹能注,陌上离驹不堪驻。
愿君身到五云端,莫忘棋山送行处。
【注释】
①龙门:地名,在今福建龙溪县。高漫士,名不详,与诗作者同游。
②萧朱绶:用“萧朱”二字为官服加饰。
③梅边:指酒席旁。
④三峰:棋山寺有三座山峰,直下数千丈。
⑤仙人奕处:指棋山上棋局的所在之地。围棋盘上的黑白子,如仙人对弈一般。
⑥祇园树里贮行庖:祇园寺内有供行者休息的地方,称为行庖。
⑦暂解尘衣挂竹梢:暂时解开尘俗的衣冠,挂在竹林中。
⑧诗成破却山灵胆:指写诗惊动了山灵,山神害怕而退。
⑨回岩积翠连飞阁:回岩山峦叠嶂,绿意盎然;飞阁流丹,雕梁画栋。
⑩遥海苍苍暮潮落:远处海面茫茫一片。
⑪舞影争嫌白日斜:指傍晚时,舞女的身影也嫌白日偏西。
⑫歌声未道离情恶:歌声还未唱完,离别之情已经难以忍受。
⑬拟从方外寄馀欢:打算从山林之外寻找乐趣,以忘却世俗之忧。
⑭云是山僧谒县官:说是像山寺中的和尚来拜见县官一样。
⑮野鹿回看避仙佩:指野鹿回头看到仙佩,惊恐而逃。
⑯沙禽何意讶儒冠:沙鸥鸟奇怪地张望儒生的头冠,认为他是一位读书人。
⑰千金流水犹能注:即使有千金的河水也不足以让时间停留。
⑱陌上离驹不堪驻:指马儿在路边不肯停步。
⑲愿君身到五云端:希望你能够达到五云之巅。
⑳莫忘棋山送行处:不要忘记我在棋山上送你的情景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酬答同游的诗。诗人与高漫士、王十郎等人在闽中游览胜地棋山寺,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前八句描写景物,后十二句写游兴和赠答,最后两句点明题旨。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夏日闽中山水图。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游兴和赠答。
第三部分(最后二句):点题,抒发自己的情怀。
首联“逸人共结萧朱绶”,点出主人公的名字和身份。“萧朱绶”是古代一种装饰,这里用以形容人物的身份和风采。颔联“六月闽天火云厚”,描绘了夏末秋初闽中地区的炎热天气。颈联“觞熟梅边告我行”,写在酒席边告别的情景。“清猿啼”,则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尾联“知君平生爱灵境”,点明赠别的原因。“清猿啼”和“灵境”,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尾联“欲行且尽垆头酒”,写出了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四部分(末两联):点题,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成破却山灵胆”,表明自己作诗惊动了山林之神。“醉倒倾翻老鹤巢”,则写出了自己饮酒过量的情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之情。尾联“回岩积翠连飞阁,遥海苍苍暮潮落”,写景,描绘了一幅闽中山水画卷。“舞影争嫌白日斜,歌声未道离情恶”,写离别时的情景,既有欢乐之情,又有离别之愁。“拟从方外寄馀欢,云是山僧谒县官”,表达出自己想要脱离红尘世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野鹿回看避仙佩,沙禽何意讶儒冠”,写山中之鹿和鸟儿,表现出它们对人的敬畏之心。“千金流水犹能注,陌上离驹不堪驻”,既写景,又寓情,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也有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虑之心。“愿君身到五云端,莫忘棋山送行处”,祝愿友人能够达到仙境之中,不要忘记曾经在这里相送的情景。尾联“莫忘棋山送行处”与首联“逸人共结萧朱绶”遥相呼应,既点明题旨,又增添了诗意。全诗以山水为背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既描绘了闽中山水之美,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之深。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