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安禅何处山,镡津溪上薜萝间。
身将鹤畔松同古,心与岩头云共闲。
九峰禅观通云月,百六滩声广长舌。
翠竹黄花总是禅,西来直指何言说。
磨砖作镜无光彩,刻舟求剑知何在。
吾乡兄弟刹那间,若问江湖三十载。
戒刀禅尺与蒲团,定里休将色相看。
直教铁铸脊梁骨,不用安禅禅自安。

题剑溪上人坐禅卷

释子安禅何处山,镡津溪上薜萝间。
身将鹤畔松同古,心与岩头云共闲。
九峰禅观通云月,百六滩声广长舌。
翠竹黄花总是禅,西来直指何言说。

注释:

  1. 释子:佛教徒,出家人。
  2. 安禅:静坐修行,打坐。
  3. 镡津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4. 薜萝间:薜萝是一种植物,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
  5. 鹤畔:比喻宁静、安详的地方。
  6. 云同闲:比喻心境宁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7. 九峰禅观:指九座山峰上的寺庙和观景台,是佛教修行者常去的地方。
  8. 百六滩声:指黄河在雨季的激流声,也形容声音洪亮。
  9. 翠竹黄花:都是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用来象征佛教的清净、美好。
  10. 西来直指:指佛法的本质,即直接指向内心的修行方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佛教徒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的情景。首句“释子安禅何处山”就表达了他寻找安静的地方修行的决心。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他身临其境的感受:“身将鹤畔松同古”,“心与岩头云共闲”。这里的“松”和“云”都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第三句“九峰禅观通云月,百六滩声广长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寺庙和自然景观的美丽。这里的“广长舌”可能是指黄河的激流声,也可能是形容他的修行方式如同滔滔不绝的长话一样。
第四句“翠竹黄花总是禅”,诗人再次强调了禅宗的清净和美好。这里的“禅”指的是内心修行的方法。最后两句“西来直指何言说”以及整首诗的主题思想,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法本质的认识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佛教徒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的情景,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理念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