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孤愤负当时,老判南荒众岂知。
王气已随陵谷改,剑歌空对海天悲。
秋风白发惊残梦,落日穷泉有所思。
欲吊玄沙孤鹤远,不堪惆怅泪如丝。
【诗句释义】
挽石泉:即“咏石泉”,指作者的诗作。蓝公:指闽省知事蓝思钧,字公辅,号青莲居士,泉州晋江人。前元:南宋时期。闽省知事:福建(当时属两浙西路)的行政长官。
曾将:曾经。孤愤:孤独的愤怒。负:承担。当时:指当政者。老判南荒:年岁已长,被委任到南部边远地区任职。众岂知:众人哪里知道。
王气:帝王之气势。已随陵谷改:已经随着地势的变化而消失了。陵谷:山陵与山谷,比喻时势。改:更替、变迁。剑歌:用剑弹奏的歌曲。海天悲:指在海上和天空中发出的悲壮的歌声。
秋风:这里指秋风萧瑟的秋天。白发:指诗人头发白了。惊残梦:惊动了旧日的梦境。落日穷泉:落日下的穷泉。所思:所思念的。
欲吊:想要吊唁。玄沙:指道士张伯端。鹤远:指张伯端的弟子陈抟的号为“白云先生”的黄龙真人。
不堪:无法忍受。惆怅:悲伤,失意。泪如丝:眼泪像细丝一样。
【译文】
曾经承担孤独的愤怒,面对当权者,他们又怎么会知晓呢!
王气已经随着山陵和山谷变化而消失,我空对海天发出悲壮的歌唱。
秋风萧瑟使我惊醒了旧日的梦境,落日之下,我思念着穷泉中的故友。
想要去吊唁张伯端的弟子陈抟,他远在白云之上,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泪水就像那纤细的丝线般不断滑落,无法承受这份悲痛。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担任闽省知事时所作。全诗以感慨时光易逝,功名已逝起兴,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
首联“曾将孤愤负当时,老判南荒众岂知。”意思是说,我曾怀着一腔孤愤来担当重任,但当权者却并不知晓我的苦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王气已随陵谷改,剑歌空对海天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王气”指的是帝王之气势,“陵谷”则是指山陵与山谷,象征着世事变化无常。诗人用“剑歌”来形容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秋风白发惊残梦,落日穷泉有所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秋风中的白发触动了诗人的思绪,引发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落日下的穷泉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地方,这里的“所思”既包含了对故人的回忆,也包含了对自己未来的忧虑。
尾联“欲吊玄沙孤鹤远,不堪惆怅泪如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无助。这里的“玄沙”指的是道家修炼之人,“孤鹤远”则暗示着诗人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诗人无法忍受这种困境,泪水如同细丝般流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失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