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烟草碧萋萋,古庙云深落日低。
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惟有鹧鸪啼。
《黄陵庙》
芳洲烟草碧萋萋,古庙云深落日低。
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惟有鹧鸪啼。
注释:
①黄陵庙:在今陕西延安南,相传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葬地。
②芳洲:美丽的沙洲。
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烟雾缭绕。
④碧萋萋:烟水迷蒙的景象。
⑤云深:云层浓厚,天色昏暗。
⑥剥尽:剥去,除去。
⑦残碑:残缺不全的石碑。
⑧无可问:没有可以询问的了。
⑨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这里借指春天的到来。鹧鸪鸟的羽毛和声音都有特殊的特征,因此人们常以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寄托哀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绘了黄陵庙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芳洲烟草碧萋萋,古庙云深落日低”。诗人首先描绘了黄陵庙周围的环境。芳洲上的烟草郁郁葱葱,与远处的古庙相映成趣,而夕阳则在云层深处缓缓落下。这句诗通过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意境。
颔联“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惟有鹧鸪啼”。接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描述。那些已经剥去的残碑上,没有任何文字可寻,只剩下一片寂静。而在这静谧的春山之中,只有鹧鸪的鸣叫声在回荡。这里的“春山”既指现实中的山峦,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描绘黄陵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