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夫重鸱夷,诧作丹穴翘。
鴳飞东南至,文羽不见邀。
一鸣旭日升,再弄律吕调。
箫台有练实,去去翔遐霄。

【注释】

楚夫:楚地的丈夫。重:看重、重视。鸱夷:传说中越国的贤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诧:惊讶。丹穴: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翘:翘尾,比喻高远。鴳(wēi巍)飞:小鸟飞翔。文羽不见邀:文采未被赏识或邀请。文羽:文彩,指羽毛。“文”通“纹”,指花纹。文羽见邀:即“文羽见求”。《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史记·留侯世家》:“鸿鹄之志,翱翔乎青云之上;其去甚速,不与人同。”

一鸣:鸟鸣,比喻有所作为。旭日:早晨刚出的太阳。《书·洪范》:“曰初一日为朔,月望为望,日有食之,既日为晦。朔月初吉,日南至,日短之极,日在箕、斗,昏翼中,旦七星中;日西中,夕月中。日短夜长,故以孟仲季。”又:“岁三月,东宫御女。九月功成献九功。”又:“厥贡元圭、大璧、火炬。”《礼记·月令》:“是月也,玄鸟归,以育卵。”

再弄:指鸟再次鸣叫。律吕:音律,这里用来形容音乐。调:和谐。《汉书·董仲舒传》:“琴瑟不调则发声疾而不和。”《史记·律书》:“黄钟之管长六尺一寸四分,谓之黄钟。……下生调,调生清,清生明。”《汉书·律历志上》:“黄钟之数,阳之策也。起于下生,终于上生,六爻相荡,以生成数。”“下生”者,下生三宫,阳位。“上生”者,上生三宫,阴位。

箫台:箫管吹奏之所。《史记·乐书》:“箫管九茎,臣妾器也。”练实:指竹节上的纤维丝,这里指箫管的内壁。

赏析:

此诗写鸟儿报晓的鸣唱,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写鸟儿清晨的报晓鸣唱,后四句描写鸟儿鸣唱后的余韵。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如“越王勾践”、“范蠡”、“鸿鹄”等,但并不显得晦涩难懂,反而使诗歌显得意蕴深厚。

第一句“楚夫重鸱夷”,楚夫,指楚国的大夫范蠡。鸱夷,指越国大夫范蠡的名字。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来隐居到齐国,自号鸱夷子皮。这句的意思是说楚国的大夫范蠡非常重视鸱夷这个典故,并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第二句“诧作丹穴翘”,诧作,指惊讶赞叹的意思。丹穴,指丹砂矿洞。翘,指翘尾巴,比喻高远。这句的意思是说范蠡非常惊讶赞叹自己的高远志向。

第三句“鴳飞东南至”,“鴳”指小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小鸟向南飞翔到了南方。

第四句“文羽不见邀”,“文”通“纹”,指的是羽毛的花纹,也就是文采。这句的意思是说文采未被赏识或邀请。

第五句“一鸣旭日升”,“一鸣”是指鸟儿的第一次鸣叫。旭日,即早晨的太阳。这句的意思是说鸟儿的第一次鸣叫让朝阳升起。

第六句“再弄律吕调”,“再弄”是再鸣叫的意思,律吕,指的是音乐的规律和节奏。这句的意思是说鸟儿第二次鸣叫之后,音乐变得和谐。

第七句“箫台有练实”,“箫台”是吹箫的平台,“练实”是指竹子的节间丝。这句的意思是说吹箫的平台上有竹子的节间丝。

第八句“去去翔遐霄”,“去去”意思是离去,“遐霄”是天空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鸟儿离去后飞往遥远的天空。

整首诗以鸟儿报晓的鸣唱为线索,通过鸟儿的鸣唱和飞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显得意蕴深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