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流传故楚风,哀歌互答吊孤忠。
野人不是长沙客,且爱榴花映酒红。

【解析】

  1. 第一句,“竞渡”是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屈原在《九歌》中曾说:“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以“南郢”指代自己的故乡,这里用“竞渡”指代赛龙舟的活动,既切题又贴切。
  2. “故楚风”,即指屈原《九歌》中的楚地风俗。《九歌》是楚国民间祭祀时演唱的歌谣,内容大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风格悲壮凄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九辩》中也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可见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屈原的爱国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语言华美,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比喻新巧,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爱国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3. 第二句,“互答哀歌”是指屈原的诗歌中充满了哀痛和愤慨之情。《天问》是屈原在《九章》的最后一章,共三十八句,前四句总写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的无穷无尽,接着列举了十个问题进行询问。屈原借问天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无限深情。《大招》是《九歌》之一,共十一篇,其中“乱曰”中有“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些!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些!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些!往来侁侁些!吟歌好妇些!孈讴好乐些!”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 第三句,“野人”指隐士,屈原自比。他虽然远离朝廷,但却心系国家大事,所以称自己为“野人”。屈原在《渔父》《卜居》《九章》中都有表现自己不为权贵所容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如《渔父》中写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渔父与屈原的对话,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社会的黑暗。
  5. 第四句,“且爱榴花映酒红”,这里的“榴花”指的是石榴,石榴花红艳似火。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以“榴花”暗喻屈原,表示自己虽身处乱世,仍然坚守节操,不愿随波逐流。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里的“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屈原在叹息之余,又发出感叹:“民生之多艰。”这里的“艰”是艰难困苦的意思。
  6. 赏析:这首诗以屈原为主题,通过对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作品内容的描写和分析,展示了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艺术成就。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展现了屈原深沉的民族情感和坚定的政治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