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望苍藤趁晚晴,残蝉衰柳不禁鸣。
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
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
凭谁借得飞云履,不惮崎岖上玉京。
郊居
满望苍藤趁晚晴,残蝉衰柳不禁鸣。
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
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
凭谁借得飞云履,不惮崎岖上玉京。
注释:
- 满望苍藤趁晚晴: 满眼都是苍翠的藤蔓,趁着晚霞的余晖。
- 残蝉衰柳不禁鸣: 树上的蝉和柳枝上的叶都已凋零,它们发出的声响似乎在不停地叫着。
- 花间烧叶茶烟湿: 花丛之间,烧着树叶的火炉,冒出的烟气让周围都变得湿润了。
- 竹底篝灯露气清: 竹子下面,篝灯的光芒照亮了一片清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水气息。
- 月向水中流夜色: 月亮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的流动,将夜幕下的景色描绘得更加动人。
- 风从芦里撼秋声: 风吹动着芦苇,发出阵阵沙沙的声音,仿佛是秋风在耳边轻语。
- 凭谁借得飞云履: 想借用一双能够飞上天空的云履,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
- 不惮崎岖上玉京: 不怕艰难险阻,也要攀登到那美丽的玉京。
赏析:
《郊居》是一首描写郊外生活的诗歌。首句“满望苍藤趁晚晴”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郊外,望着满目的苍翠藤蔓,心情愉悦地享受着晚霞带来的宁静。接下来的诗句“残蝉衰柳不禁鸣”,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通过“残蝉”和“衰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萧瑟之感。
诗中“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郊外夜晚的景象。花间燃烧的树叶,散发出袅袅炊烟,使周围环境显得更加清新;而竹底下篝灯的光芒,则照亮了一片清凉。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最后两句“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则是对整个画面的升华。月光洒在流水之上,使得夜晚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而秋风拂过芦苇,发出阵阵沙沙声,宛如大自然的低语。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愿意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