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迷闭曲房,竹床芸帙一灯光。
常悲逝水因除发,偶看浮云遂别乡。
烟月待吟开远岸,江妃闻梵礼孤航。
净心好过东林寺,寻向莲花印旧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芳草萋迷闭曲房,竹床芸帙一灯光。”
- 注释:“芳草萋迷”指的是芳草地被绿草覆盖的景象,“闭曲房”可能是指寺庙中的房间,而“芸帙”则指书架或者书籍。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分别的背景。芳草萋迷,暗喻春天即将过去,也象征着友情的短暂。
第二句:“常悲逝水因除发,偶看浮云遂别乡。”
- 注释:“逝水”通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除发”可能是指剃发为僧,这是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式。
- 赏析:诗人通过“逝水”比喻时间匆匆,感叹时光易逝,无法挽留;“除发”则是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不舍和对未来修行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烟月待吟开远岸,江妃闻梵礼孤航。”
- 注释:“烟月”可能是指夜晚的天空,“江妃”则是一种象征性的称呼,可能指的是月亮。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时分,对着远方的烟和月光抒发情感的愿望。同时,“江妃闻梵礼孤航”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孤独航行在长江上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远方的牵挂和思念。
第四句:“净心好过东林寺,寻向莲花印旧香。”
- 注释:“东林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东林寺进行修行的决心。同时,“莲花印旧香”可能是指东林寺中的佛祖像或佛像,以及它们散发出的香气,象征着佛教的精神和信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友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修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离别与重逢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佛教修行的虔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