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岫掩朝翠,预知风雨生。
虽妨寻寺约,稍减应人行。
懒竹沉秋态,遥舂裹夕声。
冷烟飞入户,为戒客衣轻。

【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次:停宿,停留。栝斋中:山中的亭子里。坐雨:在雨中坐着。预知:预料到。风雨生:风与雨将要到来。应人行:应和人们的出行。

懒竹:因秋风而显得萎靡不振的竹子。裹夕声:指晚来的风。冷烟:指秋日的寒风。飞入户:飘进屋内。戒:告诫,提醒。客衣轻:比喻自己衣服单薄,容易受冻。

【赏析】

《秋夜次梧斋中坐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初秋时节,当时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正在准备前往奉先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探望妻子。作者在诗中通过写雨中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首句“群岫掩朝翠”,描绘出一片苍翠欲滴的山峰,仿佛被早晨的露水所笼罩,充满了生机。接着,第二句“预知风雨生”则透露出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知道风雨即将来临,但仍然愿意留下来,享受这片刻的安宁。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敬畏,反映了杜甫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四句“虽妨寻寺约,稍减应人行”,表达了作者对于外出的无奈和遗憾。尽管知道风雨将至,但仍然决定留在山上,因为那里有他的朋友和知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外界事物的淡漠和对内心的坚守。

第五、六句“懒竹沉秋态,遥舂裹夕声”,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竹子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萧瑟和凄凉。晚来的风带来了秋日的寒意,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冷烟飞入户,为戒客衣轻”,则是对自身感受的抒发。冷烟飘入屋内,让人感到寒冷和孤独。同时,这也提醒了作者,由于天气变冷,他的衣物已经变得薄弱,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