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涛声满夕阳舂,野树苍茫瓠子宫。
极目平沙烟水断,寥寥鸡犬识新丰。
河上
秋涛声满夕阳舂,野树苍茫瓠子宫。
极目平沙烟水断,寥寥鸡犬识新丰。
注释:
- 河上:指在黄河边上的景色。
- 秋涛声满夕阳舂:秋日的黄河波涛声如同在夕阳下舂米一样响亮。
- 野树苍茫瓠子宫:野草茂盛,远处是瓠子(一种植物)的家园。
- 平沙烟水断:平坦的沙滩上,雾气和江水连成一片。
- 寥寥鸡犬识新丰:只有几户人家,他们知道这是新丰县的地方。
秋涛声满夕阳舂,野树苍茫瓠子宫。
极目平沙烟水断,寥寥鸡犬识新丰。
河上
秋涛声满夕阳舂,野树苍茫瓠子宫。
极目平沙烟水断,寥寥鸡犬识新丰。
注释:
【注释】 黄梁祠:供奉卢生(即卢生的梦境)的祠庙。 石像:指祠庙中的石雕像。 玲珑:精巧细致,精美可爱的样子。 碧香龛:用碧玉镶嵌成的小香炉。传说卢生梦中所吃的食物是用碧玉做成的。 摩来:用手摩挲。 【解析】 本诗描写卢生在梦中吃黄粱(麦饭)的情景。首句写卢生仰面看着祠内的石像;次句写石像被踏碎;三句写卢生睡得很熟很沉,连手摩挲也没有动一下。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卢生之酣。“石像玲珑仰面看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行古道问仙踪:这一句描述诗人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寻找仙人的踪迹。 2. 驴背驮来睡眼蒙:这里用“驴背”和“睡眼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长时间行走而感到困乏,甚至有些迷糊的状态。 3. 莫道仙缘非易结:诗人表示,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4. 仙乡今在睡乡中:这句表明,虽然身处世俗之地,却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如梦如幻
【注释】 1. 昼寝:白天睡觉。 2. 其四:是第四首诗,即《昼寝》的第二首。 3. 奔走以劳而倦:指忙于奔波劳累则感到疲倦。 4. 栖迟惟静则清:指悠闲自得则心地清明。 5. 闲窗再寻午梦:指在空闲的时候寻找中午做的梦。 6. 奚奴:指侍从的仆人。 7. 莫下棋声:不要听到下棋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名利的厌倦,表达了他渴望清贫宁静生活的愿望。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烟火光残人渐少,归家箫鼓梦中闻:元宵过后,人们纷纷散去,只剩下灯火阑珊、人烟稀薄的景色,回家的路上只有箫声悠扬和鼓声阵阵。 明朝收起新花钿,只到清明始上坟:明天早晨,我要收起新做的花钿,等到清明节才去给先人扫墓祭拜。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诗人在妻子去世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节日过后的凄凉景象,烘托了对亡妻的追忆之情。“烟火”
【注释】 仙迹:神话传说,仙人的足迹。青磁:古时用以盛水的陶器,这里指青碗。 【译文】 相传仙人的足迹在仙祠里,引得那些痴人更加痴。一见到那乔装改扮的道士,就反复地呆望着要授给他青色的陶碗。 【赏析】 此诗写游黄梁祠即景杂咏,前两句说仙人之迹在祠宇,引得痴人望更痴;后两句说一遇乔妆道士便几回呆盼授青色的陶器。全诗用典不多,而意蕴丰富
注释:每天骑着青马不断尘土,却在此处说神仙是因为。看遍墙壁上写诗的人,其中一半是当年学步的读书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观察黄梁祠内的题诗客们,联想到了当年学步的读书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注】 1 元夕:古代在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2 嬉占:玩占,指猜灯谜。 3 其三:第三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节观灯时所做。前两句写灯会盛况,后两句抒发了作者观灯时的欢乐心情和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灯花影里如云乱,笑语喁喁怕失群。”灯花,即灯芯上结成的穗状物。灯下人影如云,热闹非凡。“笑语喁喁”句,形容人声嘈杂,像水鸟一样唧唧喳喳,又像鱼儿游动的声音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小端、元辰等。唐宋时称“元宵”、“元夜”、“灯节”。 红裙: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 阴亦暖:天气寒冷,灯光也暖和。 深闺:深闺女子,指妻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室。 笙管:笙箫乐器的统称,泛指音乐。 新着春鞋不怕泥:意思是说春天来临了,换上了新鞋,可以不怕踩到泥巴了。 赏析: 《元夕雨雪戏占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女子在元宵佳节之夜
【注释】 闻邹县大兄谪官:听到我大兄贬官的消息。 折腰难:因仕途受挫而心志不振,形容失意落魄。 浮云:指仕途变化无常。 寒庐:简陋的居所。 惊夜雨:梦中惊醒,被夜雨惊醒。 河干:即河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是诗人在谪居湘江期间写的组诗《潇湘馆》之一。 首二句以自伤身世起兴,写自己遭人诽谤,为朋友所冤,身不由主,心情悲苦。“折腰”,语出汉鲍宣传德政曰
注释:自从过了春节之后,每天都盼望元宵节尽情地欢笑游玩。等到灯节的时候,忙着梳妆打扮,风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在帘钩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和欢乐场面。首句“自从年里看春后,日盼元宵恣笑游”表达了诗人每年过年后都会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享受节日的快乐时光。颔联“到得试灯忙栉沐,风吹雪片打帘钩”则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解析】 本诗是南宋诗人张俞的作品。这首诗写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第一句“长堤野市入惊涛”,写长堤上、野市中,水势汹涌,如怒涛滚滚而来。“秋老蛟龙分外骄”一句写秋天的江水,波涛翻滚,如同蛟龙一般,显得格外的凶猛,写出了江水的特点。第二句“人逐波光轻似蚁”,人随着波光,好像蚂蚁在水面上行走一样,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江水的浩渺无垠。第三句“那从一叶竹编桥”写一座竹桥横跨于江面上,竹桥虽小却坚固
【注释】 于蕃:唐代诗人,字子安。侄:侄子或侄儿。备兵颖上:担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的长官。过仪信:经过仪仗和信符的行列。仪仗、信符是封建时代出外巡行时所携带的仪制标志。衙斋:官署的书房。八公山: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作者任淮南节度使时。当时,吐蕃入侵,朝廷令于蕃出兵抵御。于蕃率兵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准备迎接朝廷诏令。首联写他到颍州后,受到隆重的欢迎
注释: 水平:指江面平静。 依然:还是。 去月茫茫:指去时月色迷蒙。 此月平:指归时月色明朗。 回首:回头看。 转眼定:转眼间已定格。 凭虚:指任凭虚无飘渺。 一任:任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乘舟游览江上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写舟横于河上,去时月色迷蒙,现在归时月色明朗。两句写出诗人乘舟游历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译文】 年少时读《封人》,怀念家乡的远山。现在来到这地方,封人已经无法作诗了。这里风物依稀,衣冠半毁。看那远古的百姓,浑浑噩噩。河北绿林之秋,前年恣意焚掠。登莱倒戈干戈,曹濮惊起风鹤。我也当守关者,夜深催击战鼓。灾害复相仍,苍天何以如此虐害?安得封人再起,呼天叩问天地莫虐。欃枪两地清,禾黍两季收成。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其寥廓。一帘案牍闲,万户弦歌约。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是木铎。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黄粱祠 钜鹿树殷腥,黄河碧涛死。蛇豕偪荒林,鱼龙积断垝。 缥渺丛台月,春风照鼋水。邯郸孤堞悬,黄粱野祠峙。 马影竞夕阳,鸟声沸{臼市}㞦。午移炊火新,秋合烟光紫。 醉醒蕉鹿场,真幻莺花市。天地划然回,荣枯率尔驶。 裋褐狎风尘,瓷枕认原委。稽首叩仙人,吾师注梦史。 注释: 1. 钜鹿:地名,今河北省鸡泽县。殷腥:血腥味
注释: - 王祁连先生书荐相士:王祁连先生推荐相士。 - 有客楚中来,叩门投双鲤:客人从楚国来,敲门送来两条鱼。 - 为谁寄书邮,云是王夫子:为什么给我送信?说是王夫子让我来的。 - 夫子令邯郸,四野歌乐只:王夫子到邯郸去,那里到处是歌声。 - 风尘髫稚中,期予天下士:王夫子在风尘中长大,希望我能成为天下的才子。 - 发祥扁敝庐,母节扬闾里:我出生在这里,母亲节操高尚,邻里都很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