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
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
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
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
河北绿林秋,前年恣焚掠。
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
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
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
安得封人起,呼天叩求莫。
欃枪两地清,禾黍三秋穫。
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寥廓。
一帘案牍闲,万户弦歌约。
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木铎。
【译文】
年少时读《封人》,怀念家乡的远山。现在来到这地方,封人已经无法作诗了。这里风物依稀,衣冠半毁。看那远古的百姓,浑浑噩噩。河北绿林之秋,前年恣意焚掠。登莱倒戈干戈,曹濮惊起风鹤。我也当守关者,夜深催击战鼓。灾害复相仍,苍天何以如此虐害?安得封人再起,呼天叩问天地莫虐。欃枪两地清,禾黍两季收成。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其寥廓。一帘案牍闲,万户弦歌约。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是木铎。
【注释】
(1)封人:古代掌天文、地理之官。
(2)倦焉:心有所感而发愁的样子。
(3)太古民:远古时代的人民。
(4)欃枪:彗星名。
(5)欃枪两地清:指彗星出现时,天空中出现了两个亮星。
(6)禾黍:谷子和黍子的总称。
(7)路:同“辂”。大车。
(8)木铎:古代一种用木头做的摇铃,用来警醒人们。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蓬莱县知县的时候。蓬莱县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濒临渤海,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地任职,目睹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写下了这首反映自己心情的诗作。
首联写诗人在蓬莱任职期间的感受。“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诗人年少时读过《封人》这部书,书中描绘了远方的景色与人情,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情。《封人》即《史记·封禅书》。“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如今诗人来到了这个地方,但这里的封人已经不能做诗了,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政治状况的失望。
中间四句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这里的风物依然保留着一些昔日的痕迹,但人们的衣冠却已经破损不堪。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这里的太古民是指远古时代的人民,他们浑浑噩噩地生活着。这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淳朴善良,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期望。
末联写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河北绿林秋,前年恣焚掠。”“绿林”指的是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诗人在这里描述了当年黄巢起义的情景,以及后来登莱等地的战乱情况。“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抱关者”指的是守护城门的人。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也像那些守护城门的人一样,日夜警惕着战火的蔓延。
整首诗通过对蓬莱县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担忧和期望。诗中的关键词如“封人”、“太古民”、“绿林”、“焚掠”、“击柝”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紧密相连,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