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去迢递,飞锡有谁同。
行苦三乘里,心开万法中。
定回云满榻,偈后月低空。
相忆听钟磬,泠然度晓风。

注释:

关山迢遥,飞锡的僧人谁与我同行?

修行苦楚,心开悟了万法。

定境回到云满榻前,偈语后月低空。

怀念着你听钟磬,泠然渡过晓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首句“关山去迢递”,描绘了诗人与上人分别的场景,关山迢遥,表达了诗人对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飞锡有谁同”,诗人询问是否有人能够陪伴自己一起修行,飞锡,即飞锡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僧侣,诗人通过询问,表达出他对上人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行苦三乘里”,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困难,三乘,即佛教的三种境界,分别为初地、二地、三地,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修行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上人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心开万法中”,诗人表示自己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的精髓,心开万法中,意味着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高深的境界,可以领悟到佛法的各种奥义。

第五句“定回云满榻”,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定回云满榻,意味着诗人在修行过程中达到了一种定力满满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云中一般,超脱尘世。

第六句“偈后月低空”,诗人描述了一首偈语后的夜景,偈后月低空,意味着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常常沉浸在偈语之中,享受着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最后一句“相忆听钟磬,泠然度晓风”,诗人表达了对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相忆听钟磬,意为思念着上人,听着钟磬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泠然度晓风,意味着诗人在思念中度过了一个宁静的早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深深思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