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理游屐,入径破苔行。
岚气纷纭上,花香断续生。
沙平鸥乱立,树冷鸟无声。
为惜芳时过,清尊且尽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既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理解,也考查了考生的赏析能力,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认真阅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然后依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上元日南林探梅分得生字”是第一句,意思是说:上元佳节,我来到南林探梅花,得到一个“生”字。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人认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为上元节,又称为小正月。此日,人们有观灯、猜谜等习俗。诗人来到南林探梅,是因为梅花开在南方,这里暗用王维《观猎》诗:“北风随雨雪,早服不如温。田中有鸣犊,角弓不可弯。少年辞武场,翩翩向梁园。”之意。诗人在诗中以探梅来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的心情。所以“分得生字”一句中的“生”字,就是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的体现。

“冲寒理游屐,入径破苔行”是第二句,意思是说:冒着严寒,踏着雪地,穿行在通往幽深林中的小路上。这句写诗人探梅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情景。这里的“游屐”指的是踏雪而行,也就是踏在雪地上行进;“游屐”是古代文人雅士冬天游览山水时的一种装具,由木制成履板,下有足,形似屐而宽。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踏雪前行的艰难。这两句是全诗的过渡句,从探梅写到登山的过程,引出了下文对登山所见景物的感受。

“岚气纷纭上,花香断续生”是第三、四句,意思是说:山间雾气缭绕上升,梅花香气断断续续地传来。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登山所见之景。这里的“岚气”指山间云雾;“氤氲”形容烟云弥漫的样子。诗人通过写山间雾气缭绕上升,来烘托出山路的幽深曲折;通过描述花香断断续续地传来,来表现山中梅花盛开的景象。“断续”二字,把花期短暂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五、六两句是全诗的转折。“沙平鸥乱立,树冷鸟无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沙滩上的鸥鸟四处乱飞;树林里的鸟儿不再鸣叫。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上看到的景象。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鸥鸟和鸟儿都人格化了,使它们具有了生命。这两句不仅描写了诗人登山所见之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末句:“为惜芳时过,清尊且尽倾。”意思是说:因为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感情的升华。诗人借酒消愁,表达出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珍视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答案】

上元日南林探梅分得生字

冲寒理游屐,入径破苔行。

岚气纷纭上,花香断续生。

沙平鸥乱立,树冷鸟无声。

为惜芳时过,清尊且尽倾。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上元节日到南林探梅,登上山顶后所见的景色与所感受的心情。

开头两句“冲寒理游屐,入径破苔行。”是写探梅途中的艰难。诗人冒雪登山,穿行于山间小路之上。这两句诗写得很简练,却很传神。诗人用“冲寒”来形容天气寒冷,用“理游屐”来形容雪地上行走艰难,用“破苔行”来突出山路崎岖不平,这些词都很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登山时的艰难。

接下来两句“岚气纷纭上,花香断续生。”是写山中的景色。这两句诗写得很有层次感。先是山间云雾缭绕上升,然后是山中梅花香气断断续续地传来。“岚气”指山间云雾;“氤氲”是形容烟云弥漫的样子;“纷纭”是形容众多的样子;“断续”是说花期短暂的意思。这些词语都很准确地表现出了山中云雾缭绕,梅花香气断断续续地传来的优美景色。这两句不仅描写了山中景物,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接着两句“沙平鸥乱立,树冷乌无声”是写诗人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色。这两句诗写得很有画面感。诗人看到沙滩上海鸥四处乱飞,树林里鸟儿不再鸣叫。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结尾两句“为惜芳时过,清尊且尽倾。”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优美的景色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因此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