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徙倚一麃栏,虚槛平收色界宽。
天阙楼台疑蜃结,帝城形胜信龙蟠。
僧归萝径炊烟暝,客坐松寮落日寒。
寂寂禅房孤磬发,轻风断续度旃檀。

【注释】

献花岩:山名,在福建福州东北。小星槎:即“小星”,一星名。传说为仙人所乘的小船。

徙倚:徘徊,停留。

麃(mí)栏:栏杆。

虚槛:空阔的栏杆。

色界: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

蜃结:海市蜃楼。

信龙蟠:真像龙盘卧。

萝径:用薜荔草编成的小路。

落日寒:夕阳西斜时寒冷的感觉。

磬发:敲击石磬的声音。

旃檀:檀香木,一种香料。

【赏析】

此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景色,颔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颈联写登高所见之人与事,尾联写登高所见之感和情。全诗结构紧凑,意境开阔,语言清新淡雅,是一首清丽脱俗的小令。

晚登献花岩小星槎

临高徙倚一麃栏,虚槛平收色界宽。

天阙楼台疑蜃结,帝城形胜信龙蟠。

僧归萝径炊烟暝,客坐松寮落日寒。

寂寂禅房孤磬发,轻风断续度旃檀。(注解见后)

【译文】

站在高处眺望,我驻足观赏着那美丽的风景。

空阔的栏杆,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色彩的世界更显得宽广无边。

天上的宫殿仿佛海市蜃楼般地显现出来,京城四周的美景真是如龙盘踞一般。

僧人已经回家,只有小路上的炊烟缭绕,天色已近黄昏,寒意袭人。

寂静的禅房中传来了敲磬的声音,随着微风的吹拂断断续续,飘散着檀香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献花岩小星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献花岩位于福州东郊九龙泉上,因山上有献花寺而名。该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五、六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临高徙倚一醁栏”,写诗人登上献花岩之后的情景。“徙倚”,徘徊逗留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站在高处眺望着献花岩周围的景色,并在那里徘徊留恋。“醁栏”,栏杆的意思。“空阔的栏杆”,意味着诗人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眺。“虚槛平收色界宽”这一句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色界”,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平收”,意思是宽阔、平坦。这里的“色界”是指山外的世界,也就是人间的世界。“宽”字表明诗人站在高处所看到的景色非常辽阔,没有界限。“天阙”指天子居所所在的宫殿楼阁。“疑蜃结”形容宫殿楼阁仿佛海市蜃楼般地显现出来。“帝城”,指的是京城或者皇宫所在地。“形胜”指地理位置优越、形势险要。“信龙蟠”,意思是真像龙盘卧。“龙蟠”比喻京城或皇宫所在之地地势险要、气势雄伟。这两个地方都是皇家居住的地方,所以诗人认为它们就像龙盘卧一般。“僧归萝径炊烟暝”,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另一种景象。“萝径”,用薜荔草编成的小路。“归”字暗示了僧人已经回家。因为僧人归家,所以山路上的炊烟渐渐昏暗起来。“落日寒”,意思是夕阳西斜时寒冷的感觉。“客坐松寮”,意思是游客坐在松树下休息的地方。“松寮”,是古代供人休憩的亭子或者小屋。“寂寂禅房孤磬发”,写的是诗人听到的另一种声音。“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磬发出的声音是单调的,因此叫“孤磬”。磬声在山林之中显得特别清脆悦耳。“轻风断续度旃檀”,意思是风声在山林中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旃檀”是一种香料,香味浓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随着风声的传播,那股旃檀香也在山林中弥漫开来。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不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作者登山时的所见,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顶上的景象,颈联则描写了诗人下山后所见的人和事。尾联则表现了作者在山中的感受,以及他对禅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