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烽燧照边邮,飞挽怜君万里游。
锦被易寒长熨火,玉书难寄每增忧。
小姑窥幔时嗔睡,幼女牵衣不解愁。
颇觉别离心独苦,为谁膏栉此蓬头。

译文

年复一年烽烟照亮边防的邮递,我飞挽相送万里远行。锦被容易寒冷需要时时熨平火炭,珍贵的书信难以寄达常使人心烦忧。小姑窥探帷幔时露出嗔怒睡去的神情,幼女牵着衣襟不解愁绪。离别之心感到格外苦痛,为谁要给这蓬乱的头发涂抹脂粉?

注释

  • 年年:每年。

  • 烽燧(fēng suì):烽火和瞭望台,古代边境报警设施。

  • 飞挽:飞奔相送。

  • 锦被(jǐn bèi):绣有花纹的被子,比喻贵重之物。

  • 玉书:珍贵的书信。

  • 小姑:古时候女子的美称。

  • 帷幔(wéi màn):帷帐,也指帘子。

  • 嗔睡:因恼怒而睡着。

  • 解愁:不忧愁。

  • 膏栉(gāo jì):梳头,这里指整理头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与亲人别离之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边塞将士们在边疆服役时的艰辛生活和对亲人深切的情感。首句以“年年烽燧照边邮”开篇,描绘了边关烽火连绵不断的景象,象征着战争的持续和边疆的荒凉。紧接着,诗人用“飞挽怜君万里游”表达了对远方将士的深深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心和奉献精神。

颔联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将士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身处边关,但仍然关心家人的生活。一句“锦被易寒长熨火”,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在寒冷的夜晚里,常常用火烧暖被褥的情景,以此来抵御严寒。另一句“玉书难寄每增忧”,则表达了将士们因无法及时收到家中亲人寄来的信件而感到的忧虑和不安。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将士们对家的思念,也反映了他们为国家戍守的责任和担当。

颈联两句则是通过对儿女情态的描写,来表达将士们对家人的牵挂。小姑窥探帷幔时露出嗔怒睡去的神情,幼女牵衣不解愁绪,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也反衬出了将士们身在异乡、心挂家国的孤独和辛酸。

尾联两句则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他深感离别之苦,为谁要给这蓬乱的头发涂抹脂粉,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牵挂和无奈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家庭离散和士兵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边疆服役时的艰辛生活和对亲人深切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感情流露,又不乏细腻的心理描摹,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将士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边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