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慵簪石竹花,温泉分得洗铅华。
舞衫歌扇都抛却,拟向君前请出家。
【注释】
宝髻:指女子发髻上的装饰。簪(zān):用玉簪插在发髻上。石竹花:一种名贵的花。温泉:地名,今属陕西。洗铅华:洗刷铅粉等彩妆。舞衫歌扇:指舞蹈时所穿的衣、扇。出家:佛教术语,指出离家庭,削去俗身,成为出家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一位美丽姑娘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平易,而情意却十分深厚。
首句“宝髻慵簪石竹花”,写这位姑娘懒得梳妆打扮,不愿用玉簪插在发髻上,而是将珍贵的石竹花弃置一旁。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包含着许多意思。“宝髻”,即发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以珍珠玉翠为饰。“宝髻慵簪石竹花”,就是懒于梳理那珍贵的发髻,将珍贵的石竹花抛弃了,这是对美人懒妆的描绘。
次句“温泉分得洗铅华”,写姑娘到温泉洗澡,洗尽铅华。“铅华”是涂在脸上的脂粉和胭脂,这里指女子的妆容,“洗铅华”指除去妆饰。“温泉分”与“石竹花”一样,都是借物抒情。温泉水清澈透明,能洗净人面上的尘垢,使人面目清朗;石竹花洁白芬芳,可用来比喻女子肌肤的美丽。这两句通过“分”字,把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形象地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之情。
三、四句“舞衫歌扇都抛却,拟向君前请出家”,则直接写姑娘要出家做尼姑。“舞衫歌扇”是歌舞时的装束和用品,这里指歌舞生活。“都抛却”指歌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抛弃,不再留恋。“拟向君前请出家”则是说姑娘要离开尘世,到寺庙中去修行。
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委婉,没有明说姑娘出家的原因,只是通过她懒妆、泡温泉、抛掷歌舞之具等举动,来暗示其要出家的原因。这种写法显得委婉曲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