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桐江觅钓舟,百年经济亚伊周。
故人脱解如汤武,谁谓先生不肯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学生先翻译全诗,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等低级错误,同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赏析。“过严先生祠堂”一句,是说作者在路过严先生的祠堂时,不禁想起严先生来;“百年经济亚伊周”一句,作者自比为伊尹、周公,说明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可以媲美他们二人。“故人脱解如汤武”,这是作者对严先生的赞颂,意思是严先生像商汤和周武王一样,能解除人们的困难,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谁谓先生不肯留”,这是作者对自己不能久留严先生门下的感叹。
【答案】
译文:归去桐江寻找钓鱼舟,我自比伊尹、周公,谁能说我不留下?严先生就像商汤、周武王一样,能解除人们的困顿,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怎么能久留先生门下呢?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以严先生自喻,表明自己有志于济世安民,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第一句:“归去桐江觅钓舟”,写自己归隐后,在桐江一带寻访钓鱼用的渔船。桐江,指桐庐江,在今浙江省建德市境内。这里借指诗人隐居之处。诗人在桐江边寻找捕鱼用的渔船,表明他隐居的目的就是为了垂钓,即“归去桐江”的目的是想“觅钓舟”。
第二句:“百年经济亚伊周”,说自己自比伊尹、周公,认为自已有经世济民之才。伊尹曾辅佐商汤王,成为一代贤相;周公辅助周成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诗人以伊尹、周公自许,表达了自己济世安民的愿望。
第三句:“故人脱解如汤武”,这是说严先生就像商汤王、周武王那样,能够解救人们的困苦,拯民于水火之中。诗人在这里把严先生比作商汤王、周武王,是对严先生的极高赞誉,也表明了诗人自己希望效法严先生的意愿。
第四句:“谁谓先生不肯留”,这是说严先生就像商汤王、周武王一样,能够解除人民的困苦,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在这里把严先生比作商汤王、周武王,表明了自己对严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不能久留严先生门下的遗憾。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后仍然关心社会民生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严先生作为一位智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