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功名志未伸,便从岩穴问通津。
江东国士无双士,林下闲人见一人。
门近清淮多白鸟,堂开绿野断红尘。
五千书卷床头在,旧业弓裘未是贫。

诗句输出:霄汉功名志未伸,便从岩穴问通津。

译文输出:在广阔的天空中追求功名的志向尚未实现,就从岩石和洞穴中探求通往仕途的道路。

关键词注释:

  1. 霄汉:天空,指高远的地方。
  2. 功名:事业成就,名利。
  3. 志未伸:志向尚未实现。
  4. 岩穴:岩石洞穴,比喻隐退之地或困难环境。
  5. 通津:交通要道或方便的途径。
  6. 江东:古地名,这里代指家乡或者自己的故乡。
  7. 国士:国家的栋梁之才,此处指才华横溢的人。
  8. 林下:树林之下,形容隐居的生活。
  9. 门近清淮:靠近清澈的小河。
  10. 绿野:绿色的田野,这里指宽广的草地。
  11. 五千书卷:表示丰富的学识和知识。
  12. 弓裘:古代用来御寒的皮草衣物,泛指生活简朴。

赏析:
朱诚泳的《元夕分韵得红字二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未得志时的选择与坚持。首句“霄汉功名志未伸”展现了诗人胸怀大志却未能实现的遗憾,表达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无奈感。而“便从岩穴问通津”则转折到另一个层面,暗示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通过隐逸的方式寻求出路的决心。这两句诗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境遇的清醒认识。

第二联“江东国士无双士,林下闲人见一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江东指的是诗人的家乡,国士一词则彰显出诗人的非凡才华和崇高地位。然而,在林下闲人的眼中,诗人却只是孤独一人。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也反映了他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种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门近清淮多白鸟,堂开绿野断红尘”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清淮、白鸟等元素象征着纯洁和平静,而绿野、断红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统一。

最后一句“五千书卷床头在,旧业弓裘未是贫”则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虽然家中藏书丰富,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富贵。这既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超越。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

朱诚泳的《元夕分韵得红字二首》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