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雪初融岁欲更,喜闻乾鹊报天晴。
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
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

雪晴

楼雪初融岁欲更,喜闻乾鹊报天晴。

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

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

注释:

  1. 楼雪初融:形容冬天的雪刚刚融化,天气转暖。
  2. 岁欲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 乾鹊:指喜鹊,常在冬季报喜。
  4. 天晴:天气放晴,预示春天的到来。
  5.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雾。
  6. 朝阳起: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7. 春意: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8. 佛头:佛教中的佛像头部,常用来象征吉祥。
  9. 岳色:山的颜色,此处可能指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10. 仙掌:神话中的仙人手掌形状的山峰,如泰山等。
  11.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响起。
  12. 骢马:一种青色的马,常用以比喻尊贵或显赫的地位。
  13. 梅花: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14. 赋得梅花:古代文人写诗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译文:

冬天的雪刚刚消融,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很高兴听到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天空放晴。
早晨的炊烟随着初升的太阳升起,春天的气息悄悄融入溪流和田野。
当阳光穿透云层,佛像的头部显现出来,山峦的色彩变得更加鲜明,风轻轻吹过,仿佛仙人手中的仙掌落在了钟声之中。
不知道那些曾经经过此地的高贵马匹如今去了哪里,但我已经赋得几首关于梅花的诗歌来完成这个春天的序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新一年、新气象和新希望的喜悦和期待。

首句“楼雪初融”设定了一幅雪景图,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场景。接着“岁欲更”引入新年的寓意,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基调。“喜闻乾鹊报天晴”则通过喜鹊的报喜,预示着天气的转变和春天的到来,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的四句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炊烟早逐朝阳起”写出了晨光中炊烟升起的美丽画面,“春意潜随野水生”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如何与自然的水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传说的结合,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这里的“云散”和“风回”形成了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佛头”和“仙掌”则是佛教和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末两句“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则转向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询问曾经经过此地的高贵马匹的去向,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最后一句“赋得梅花几首成”,则是诗人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文字,创作出新的诗文,完成了这一美好时刻的记录和纪念。

《雪晴》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功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展现了唐代诗人杨凝式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