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勋名喜致身,薇垣望重自西秦。
心应许国终怀赤,鬓为忧民早博银。
公道定知归太史,清朝无愧作闲人。
从今勘破黄粱梦,习静虚堂养谷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郑德新(方伯致仕)的祝福和勉励。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霄汉勋名喜致身,薇垣望重自西秦。
  • “霄汉勋名”指的是在天上的辉煌成就和名声。这里形容郑德新在朝廷中拥有卓越的功勋和崇高的地位。
  • “薇垣”是指皇宫中的门,常用来比喻朝廷。
  • “望重”表示声望很高。
  • “自西秦”指来自西方的秦地,暗示郑德新的出身或祖籍可能在秦地。
  1. 心应许国终怀赤,鬓为忧民早博银。
  • “心应许国终怀赤”意味着他的心志始终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 “鬓为忧民早博银”则是指他因关心民众而白发提前变白。
  1. 公道定知归太史,清朝无愧作闲人。
  • “公道定知归太史”意味着郑德新将按照公正的法则得到应有的回报。
  • “清朝无愧作闲人”表明他在朝中没有辜负自己的地位,即使被免职也可以安心地过清闲日子。
  1. 从今勘破黄粱梦,习静虚堂养谷神。
  • “黄粱梦”是一个典故,源于古代的一则故事,讲述一个书生做梦时梦见自己吃了一个黄粱饭就变得富有起来,醒来后才发现原来只是一个梦。这里用来比喻虚幻不实的事情。
  • “习静虚堂”指的是修行、修养的地方。
  • “养谷神”是指培养自己的道德精神。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郑德新在朝廷中的功绩、心志以及退隐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以及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赞赏。同时,通过描绘郑德新的不同人生阶段,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