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背倚北原坡,南面通津古渭河。
两岸夕阳青草渡,半篙春水白鸥波。
当年宫殿阿房盛,此地丘陵汉室多。
欲向长途询往事,南山无语郁嵯峨。
【注释】
将抵咸阳日已薄暮予临河登舟亦有作云
县城:指咸阳城。
背倚北原坡,南面通津古渭河。
县城背倚着北山的山坡,面向南是古老的渭水河谷。
两岸夕阳青草渡,半篙春水白鸥波。
两岸长满了青草的河堤,一叶扁舟载着我渡过了渭河。
当年宫殿阿房盛,此地丘陵汉室多。
当年的阿房宫曾经十分壮观,这里曾是西汉帝王的封土之地。
欲向长途询往事,南山无语郁嵯峨。
我想向远方去打听一些往事,但南山无言静默地沉默不语。
赏析:
《登咸阳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乘船沿渭河东下时的情景。首两句先写咸阳城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风光。“县背”句言其北依山岭;“南临”句言其南濒渭水,与第三、四句相呼应。“两岸”二句承上启下,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晚景图。“当年”二句点出主题,写出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末二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历史,以景结情,感慨万千。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优美,意境开阔,气势豪放。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咸阳时所作。当时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夜郎,心情十分沉重,因此他登上渭河南岸的小舟,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首联写咸阳城的位置和环境。“背倚北原坡”说明咸阳城位于一座小山坡的背面,而这个山坡则紧靠着北山,也就是说咸阳城正位于北山的南麓。从方位上来看,咸阳城正好处在秦岭以北、渭河以南的区域。这样的地理特点使得咸阳城既有北方的雄伟,又有南方的秀美。同时,“南面通津”也说明了咸阳地处交通要道,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
颔联则是进一步描写咸阳城内的景象。“两岸”指的是渭河两岸,而“夕阳”则是指夕阳西下时分。在这里,“夕阳青草渡”一句既描绘了夕阳下的河边景象,又暗示了河水的颜色是青绿的。而“半篙春水白鸥波”则描绘了水面上的动态——春天的河水清澈见底,一只白鸥在水中游弋。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颈联则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年宫殿阿房盛”这句是对过去的辉煌进行回忆,其中“阿房”是指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这座建筑在当时是非常著名的。而“此地”,则是指现在的咸阳地区。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辉煌,感叹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被贬谪的无奈和愤恨。
尾联则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和感慨。“欲向长途询往事”一句表明作者想要去追寻那些往事,而“南山无语郁嵯峨”则描绘了作者心中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南山”并不是指实际的山脉,而是用来形容作者内心深处的郁闷和压抑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咸阳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