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元会间,造化竟谁尸。
昏旦既不爽,寒暑无或移。
至诚本无息,庶类自蕃滋。
日月相代明,阴阳岂参差。
岳山坯厥气,江河分厥支。
雷霆布厥威,风雨行厥时。
圣人今在上,天心与相宜。
八万六千岁,悠悠无尽期。
【解析】
“元会”指古代的一种时间制度,一年为岁,一岁为会,所以一年为元会。“造化”指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此指自然界的万物。此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来反映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感慨。
【译文】
茫茫天地间,万物都在运转,谁主宰着这一切?
昼夜交替,寒暑更替,自然规律不可改变。
真诚的至诚本来没有停息,庶民百姓自会繁衍滋长。
日月相互代行,阴阳难道有参差?
高山低丘孕育了大地之气,江河湖海分流而支流纵横。
雷霆遍布天下,风雨按时而行。
圣人现在当政,天意也顺应他。
八万六千岁,岁月悠悠永无止境。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时运、颂扬圣明之作。全诗以“感寓”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时世变迁的感慨。首联写天地之无穷,万物之不测,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气势;颔联写日夜更替、四季轮转,自然规律不可改变;颈联写真诚与自然的关系,表明真诚的至诚本无停歇;尾联写圣人在位,天心顺从,希望国家长治久安。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宏阔,富有哲理性。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叹时运、颂扬圣明之作。
首联“茫茫元会间,造化竟谁尸。”写天地之大、万物之广、自然之恒、造化之妙,感叹造化之主不在人间。
颔联“昏旦既不爽,寒暑无或移。”写日夜循环,四时运行,春生秋杀,冬藏夏荣,自然之理不容违背。
颈联“至诚本无息,庶类自蕃滋。”写真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日月相代明,阴阳岂参差。”写天地间的光明与黑暗相互映衬,阴阳之间并无参差。
这两句用典,上句化用了《尚书·洪范》中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善耆老。”下句引用“日新其德”,语出《论语·学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尾联“岳山坯厥气,江河分厥支。”“岳山”即泰山,“厥气”指泰山之灵秀之气。“江河分厥支”是说山河大地都由泰山所生成。
“雷霆布厥威,风雨行厥时。”“雷霆布厥威”是指雷声震响,显示威力;“风雨行厥时”是指风雨及时而至。
最后两句“圣人今在上,天心与相宜。”“天心”指天命,“相宜”是恰当的意思。意思是说,当今圣明之君治理国事,符合上天的意志,天意也顺应他。
此诗运用典故,多有深意。如“元会”一词,原指帝王的朝会,这里借喻国家的政事。“造化”一词,原指自然的变化和形成,这里是说自然界的万物。“至诚”一词,出自《中庸》,意为至高无上的真诚,这里比喻君主的真诚。“天心”一词,指天命和人心。“相宜”一词,出自《诗经·小雅·正月》,意为适当、合适。“庶”字在这里表示普遍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变幻的感慨以及对圣君仁政的期盼。它既是一首咏叹时运、颂扬圣明之作,也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喻诗。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宏大,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