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狄昔为酒,大禹乃绝之。
维狂鉴周诰,抑戒惩卫诗。
岂惟戕性命,抑且丧威仪。
一语苟不合,兵刃手所持。
不见夏之桀,昏默沈酒池。
不见隋之炀,口不离酒卮。
二君今已矣,后世尤多迷。
亡身更亡国,智者应自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寓》诗之一。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

  1. 仪狄昔为酒,大禹乃绝之。
    仪狄(yí di,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师)曾发明了酒,但大禹却禁止了这种饮料。

  2. 维狂鉴周诰,抑戒惩卫诗。
    “维狂鉴周诰”指的是大禹能够以周朝的典籍和教诲来警惕自己的行为。
    “抑戒惩卫诗”则意味着他还能通过借鉴卫国的诗歌来防止自身的过失。

  3. 岂惟戕性命,抑且丧威仪。
    这里表达了大禹不仅伤害了自己的生命,还丧失了自己的威严和礼仪。

  4. 一语苟不合,兵刃手所持。
    如果一句话说错了,就会受到刀剑的威胁,这是形容言语不慎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

  5. 不见夏之桀,昏默沈酒池。
    这里的“桀”是指夏朝末代皇帝夏桀,他沉溺于酒色之中,导致国家灭亡。

  6. 不见隋之炀,口不离酒卮。
    同样地,隋炀帝也因为沉迷于酒色而亡国,他经常喝着酒壶,不离口。

  7. 二君今已矣,后世尤多迷。
    这两位君主都已经去世,但他们的错误却被后人反复提及,成为迷惑世人的例子。

  8. 亡身更亡国,智者应自知。
    这句话强调了智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避免自己和国家的灭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两个亡国的君主的对比,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避免因为一时的放纵或错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诗人通过历史典故来警醒人们,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