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兵车者伯,以仁义者王。
诚伪迥不同,而人自圣狂。
汤以七十里,至德闻四方。
文王以百里,殷人何可当。
小足以制大,弱可以制强。
人心一以归,天命自有常。
试观伯者民,欢虞气洋洋。
齐桓晋文事,十世忽以亡。
何如王者民,皞皞莫能量。
百世既以远,仁恩讵能忘。
我尝阅书史,浩然兴慨慷。
因之识天德,王者其永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用兵车作假想的君主,用仁德来称王天下。真诚和虚假迥然有别,人们却自认为是圣明或狂妄。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使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仁德。文王凭借百里土地,殷朝的百姓怎么抵挡得住?小国足以制服大国,弱国足以制服强国。人心归向一致,天意自有常理。观察那些霸主,百姓欢欣雀跃,士气高昂。齐桓公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十世之后很快就消失了。看看这些王者,百姓快乐无忧。百代以后的事,难道还能忘怀仁德恩情?我曾经浏览过史书典籍,心中感慨不已。因此我明白了上天的美德,希望君王能够永远昌盛。

赏析:

此诗借“假兵车者伯”“汤以七十里,至德闻四方”“文王以百里,殷人何可当”等三句,表达了作者认为,用仁义之策才能称王天下的观点。“人心一以归”“人心一以归,天命自有常”,表明只要统治者能施行仁政,人民就会心悦诚服。“试观伯者民,欢虞气洋洋”“何如王者民,皞皞莫能量”,“人心一以归”,都表现了这种观点。

第二联,“小不足以制大,弱可以制强”,指出即使是小小的势力,如果善于运用,也能制服强大的敌手;第三联“人心一以归,天命自有常”,进一步指出,人心归向是一致的,天意自有定数。

尾联“我尝阅书史”以下四句,诗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认为,自己曾经翻阅过许多史书典籍,从中得到了启发和鼓舞,因而产生了一种浩然正气的感觉;他由此产生了认识天道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够永远昌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