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曾拘羑,仲尼亦围匡。
至圣且不免,忧患奚可忘。
元来古君子,遭逢德弥彰。
修身以俟命,履之若康庄。
臣子死忠孝,善道乃其常。
小人恒戚戚,翻为知者伤。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感寓 - 诗歌的主题或寓意。这里的”感”是指感慨、感叹,”寓”是指寄托、表达。整首诗都在表达一种感慨,即古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不屈。

  2. 文王曾拘羑 - 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这里的”文王”指的是周文王,是周朝的一位重要君主。他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推翻了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

  3. 仲尼亦围匡 - 孔子也曾被围困在匡地(今山东省曲阜市)。这里是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也曾经被人追捕,被围困在匡地。但孔子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播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4. 至圣且不免,忧患奚可忘 - 圣人即使面临困难也不可避免,而忧虑困扰却无法忘记。这里的”至圣”是指最高级别的圣人,即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他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因为他们深知这是实现自己价值的重要途径。

  5. 元来古君子,遭逢德弥彰 - 原来古代的君子,在遭遇不幸时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们的德行也会因此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君子在困境中往往能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他们的人格魅力也会因此更加闪耀。

  6. 修身以俟命,履之若康庄 - 修身养性,等待时机到来。这里的”修身”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俟命”是指等待命运的安排。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在逆境中也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等待合适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7. 臣子死忠孝,善道乃其常 - 作为臣子应该为忠诚和孝顺而死,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这种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8. 小人恒戚戚,翻为知者伤 - 那些心怀不轨、心存嫉妒的人常常表现出忧虑和不安,反而让有智慧的人受到伤害。这里的”小人”是指那些心术不正、心怀叵测的人。他们常常通过忧虑和不安来掩饰自己的邪恶意图,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却能够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从而受到他们的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在困境中的坚守和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规范的倡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期望。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