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苦强暴,沛公乃宽仁。
秦鹿竞相逐,六合生姻尘。
呜咽起雷电,叱咤惊鬼神。
拔山气盖世,扛鼎力足任。
豪雄竟难恃,凶残徒杀身。
阴陵一失道,楚歌自沾巾。
焉知卯金刀,兴隆自有因。
帝王本仁义,猛力何足云。
【注释】
- 项籍:项羽。沛公:即刘邦,后来的汉高祖。
- 秦鹿:指群雄逐鹿中原的典故。
- 六合生姻尘:天地间充满了纷争。六合,古代中国对宇宙四方的称呼。姻尘,比喻战乱。
- 呜咽:形容雷声如人哭泣。
- 阴陵:地名,项羽战败后被围困于此。
- 焉知卯金刀,兴隆自有因:《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曾梦见自己被一柄“玉”所伤,醒来后命工匠铸造了一面“玉”剑,用以自警,后来果然败亡,这面“玉”剑也被称为“鸣金”。这里的“焉知”意为“谁知”,用在这里是反问的语气。
- 帝王:这里指的是刘邦。
- 仁义:此处指刘邦的仁德。
- 猛力:此处指项羽的勇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对二人性格、行为和命运的描述,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首联“项籍苦强暴,沛公乃宽仁。”描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差异。项羽以残暴著称,而刘邦则以宽厚仁慈著称。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最终的不同命运。
第二联“秦鹿竞相逐,六合生姻尘。”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描述。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如同争夺猎物一样激烈,而天下也因此陷入混乱之中。
第三联“呜咽起雷电,叱咤惊鬼神。拔山气盖世,扛鼎力足任。”描绘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勇事迹。他的雷霆之怒和鬼神之威让人敬畏,而他的豪迈气概和巨大力量更是令人赞叹。
第四联“豪雄竟难恃,凶残徒杀身。”则是对项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虽然他有勇有谋,但在权力斗争中过于自信,缺乏足够的智慧和策略,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第五联“阴陵一失道,楚歌自沾巾。”则是描述项羽在阴陵之战中的困境。尽管他拥有强大的实力,但在关键时刻却因为一时的失误而陷入绝境,最终被迫投降。
第六联“焉知卯金刀,兴隆自有因。”则是对刘邦成功的历史必然性的肯定。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实现了统一大业。
尾联“帝王本仁义,猛力何足云。”则是对历史评价的反思。虽然英雄们各有特点,但真正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勇猛的力量,而是需要智慧、勇气和谋略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