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天下事,黑白多见迷。
自非明知人,伊谁无所疑。
譬之鸦与鹭,同栖占林池。
黑白自分晓,何须苦相窥。
圣人明四目,烛理洞无遗。
台衡或昏暗,平治其资谁。
诗句释义
- 静思天下事,黑白多见迷:
- 沉思着世间的事务,发现黑白之间往往让人迷惑。
- 自非明知人,伊谁无所疑:
- 如果不是真正了解的人,谁会对是非有所怀疑呢?
- 譬之鸦与鹭,同栖占林池:
- 比喻乌鸦和鹭鸶虽然同类却栖息于不同的树林池塘中。
- 黑白自分晓,何须苦相窥:
- 黑和白自有其界限,无需互相窥视,以确定谁是真正的敌人或朋友。
- 圣人明四目,烛理洞无遗:
- 圣人有四只眼睛,能够洞悉一切道理。
- 台衡或昏暗,平治其资谁:
- 政治上的权衡可能不公正,需要有人来纠正这些错误。
译文对比
感寓
沉思世界纷繁复杂,黑白之间常使人迷失方向。
若非深知人心,谁能不对此充满疑惑?
类比乌鸦与鹭鸶,虽同栖一处但各守一方。
黑白分明,无需彼此猜疑,自然之理清晰明了。
圣人拥有四只眼,洞察事物真相毫无遗漏。
政治有时昏暗不明,治理国家需有人担当重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观察和思考。首先提出“天下事”,暗示了诗人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接着,诗人指出“黑白多见迷”,意味着在纷纭的世界面前,人们很容易受到表象的影响,陷入困惑之中。紧接着,诗人提出“自非明知人”,强调了真正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只有深刻理解才能避免疑惑。然后,诗人通过“鸦与鹭”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和独立性,同时也暗喻了即使是同一类别的事物,也可能因为背景、习性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最后,诗人以“圣人明四目”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全面、透彻的洞察力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整首诗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和理性的思考,传达了对复杂世界的独到见解和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