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有遗老,安居逾稀年。
鼻祖老聃氏,遥遥乃曾玄。
髫年入頖宫,经礼穷三千。
蟾宫高折桂,领教司陶甄。
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
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
慈溪还小试,吏隐聊周旋。
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庭闱足甘旨,节孝人共传。
鲤庭莱衣趋,兰桂纷相联。
蜚英有侍御,超登多士先。
中台应豸绣,龙敕推恩全。
朅来振风纪,将命历秦川。
晴云飞太行,东望心旌悬。
时维小春月,寔逢初度天。
王事念靡盬,私归宁敢专。
沁源近西土,夙昔闻其贤。
所存在忠孝,食报宜绵绵。
方今天子圣,寿域开八埏。
我诗贺而翁,庸续南山篇。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 诗的结构与韵律:
- 这首诗遵循了传统的七言绝句格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押韵。
- 偶数句的韵脚分别为“年”,“玄”,“宣”和“天”。这表明这首诗是押韵的。
- 逐句释义与分析:
- 第1句:“沁源有遗老,安居逾稀年。” 这里描述的是沁源地区有一位年迈的遗老,他在这里安享晚年。
- 第2句:“鼻祖老聃氏,遥遥乃曾玄。” 这两句提到了老聃,即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鼻祖。
- 第3句:“髫年入頖宫,经礼穷三千。” 这句描述了作者年轻时进入学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
- 第4句:“蟾宫高折桂,领教司陶甄。” 这里提到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同蟾蜍在月宫中折断桂花一样。
- 第5句:“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 描述了老师在教室里授课,学生们都不愿意睡觉。
- 第6句:“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 这一句提到了鄠邑也是一个教育兴盛的地方,教师们每天都在传播知识。
- 第7句:“慈溪还小试,吏隐聊周旋。” 描述了在慈溪地区进行小规模的尝试,并在此地隐居。
- 第8句:“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这表达了一种告别的情感,突然之间就告别了这个地方。
- 第9句:“庭闱足甘旨,节孝人共传。” 这句话意味着家中的饮食足够好,并且人们也以此来赞扬这位官员的品德。
- 第10句:“鲤庭莱衣趋,兰桂纷相联。” 描述了庭院中孩子们穿着节日的衣服前来祝贺,象征着家族的繁荣。
- 第11句:“蜚英有侍御,超登多士先。” 这里提到了有才华的人得到重用,并因此晋升。
- 第12句:“中台应豸绣,龙敕推恩全。” 这表示中台应召而得皇帝赏识,并获得了全面的认可和恩宠。
- 第13句:“朅来振风纪,将命历秦川。” 这表达了回来整顿风纪,并奉命巡视秦地的意思。
- 第14句:“晴云飞太行,东望心旌悬。” 这描绘了天空中的晴朗云彩,以及心中对家乡的思念。
- 第15句:“时维小春月,寔逢初度天。” 描述了时间的推移到了春天,正是一年中的新开始。
- 第16句:“王事念靡盬,私归宁敢专。” 这里表达了公务繁忙,不能随意回家的心情。
- 第17句:“沁源近西土,夙昔闻其贤。” 描述了自己曾经听说过沁源地区的贤良人士。
- 第18句:“所存在忠孝,食报宜绵绵。” 这句话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价值,并认为这种价值应该持续传承。
- 第19句:“方今天子圣,寿域开八埏。” 这表达了天子的圣明,使得国家疆域扩大。
- 第20句:“我诗贺而翁,庸续南山篇。” 作为一位诗人,我写诗来庆祝你的寿辰,希望我的诗歌能够延续南山的篇章。
- 赏析: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对长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祝福。通过赞美长者的智慧、德行以及他在地方上的教化作用,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祝愿,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传递这份情感。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