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吟罢听疏钟,野景翻怜杖履慵。
树木密能巢鹤鹊,江潭深自隐鱼龙。
法门谩说三千界,福地相传十九峰。
杯酒陶然吾半醉,百年休问此浮踪。

【注释】

阙题:指帝王宫殿门上的题名。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杭州通判时。诗人在杭州任上,曾游览钱塘山水,有《孤山寺端上人书堂》诗。“疏钟”指寺庙里的大钟。“野景”,指野外风光。“杖履慵”是说游山玩水,心情懒散。“疏”与“密”相对,指疏朗的树林。“巢”、“栖”都是栖息的意思。“江潭深”指江潭水深。“法门”佛教语,泛指修行之地,这里指佛寺。“福地”,佛教语,泛指修行之地,这里指寺院。“陶然”陶然自乐的样子。“浮踪”,飘泊不定之踪迹。

【赏析】

此诗为作者离杭赴福州途经杭州所作。全诗四联,前二联写诗人游山赏景时的心境,中间两联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后两联写诗人的人生感慨。

首联两句写诗人游山赏景时的心境。“孤亭吟罢听疏钟”,意思是说在独享孤寂的亭中吟咏完毕之后,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孤亭吟罢”,表明诗人独自游赏的心情。“疏钟”二字,写出了寺庙里大钟的声音,也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心境。“野景翻怜杖履庸”,“翻怜”,反怜,感到可喜的意思。“杖履”,拄着拐杖,步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野外景色中,觉得拄着拐杖行走很可留恋。“翻”,反、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独享孤寂的亭中吟咏完毕之后,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觉得在野外景色中,拄着拐杖行走很可留恋。

颔联两句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树木密能巢鹤鹊”,意思是说树长得茂密,能够容下巢穴,可以供鹤鹊筑巢。“巢”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出了鹤鹊筑巢的特点,又写出了树的枝叶茂盛的程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江潭深自隐鱼龙”,意思是说江潭水深,鱼儿龙蛇都能隐藏起来。“自隐”,自己隐蔽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树长得茂密,能够容下巢穴,可以供鹤鹊筑巢;江潭水深,鱼儿龙蛇都能隐藏起来。

颈联两句写诗人的人生感慨。“法门谩说三千界,福地相传十九峰”,意思是说佛门空门,说起来有三千世界那么大,但只有一山一佛,一个修行者;而福地寺院,相传有九十座山峰那么多,但也只有一寺一佛,一个修行者。“法门”,佛教术语,梵文Buddha-dharma的音译,又称三昧、禅定等。“福地”,佛教语,泛指修行的地方或场所。“妄说”,胡乱地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门空门,说起来有三千世界那么大;但只有一山一佛,一个修行者。“福地”,相传有九十座山峰那么多;但只有一寺一佛,一个修行者。“漫说”,随意地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门空门,说起来有一万个世界那么大;但只有一座佛殿,一个修行者。“相传”,流传下来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门空门,流传下来的有九百座寺院,但只有一座佛殿,一个修行者。“福地”流传下来的有八十座山峰,但只有一座寺院,一个修行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门空门,虽然流传下来有很多寺院和山峰,但只有一个修行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讽刺那些徒有虚名的佛教徒。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人生感慨。“杯酒陶然吾半醉”,意思是说举杯喝酒,沉醉在酒意之中,已经有几分醉酒了。“陶然”,形容心情舒畅愉快的样子。“半醉”,一半清醒,一半沉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举杯喝酒,沉醉在酒意之中,已经有几分醉酒了。“百年休问此浮踪”,意思是说一百年不要再去追问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方式了。“浮踪”,漂浮不定的踪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举杯喝酒,沉醉在酒意之中,已经有几分醉酒了;一百年不要再去追问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方式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举杯喝酒,沉醉在酒意之中,已经有几分醉酒了,不要再去追问那种漂泊无定的生活方式了。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含蓄隽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