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头飞送春,扑人随马断人魂。
隔帘撩乱春无影,着水廉纤雪有痕。
燕带残香飞又落,鱼吹小点吐还吞。
可怜天性何轻薄,化作青萍不托根。

杨花

三月江头飞送春,扑人随马断人魂。

隔帘撩乱春无影,着水廉纤雪有痕。

燕带残香飞又落,鱼吹小点吐还吞。

可怜天性何轻薄,化作青萍不托根。

注释:

杨花:杨柳树的种子或花絮。

三月:指春季的三月。

江头:江边。

春:春天。

扑人:随风飘散。

随马:随着马儿奔跑。

断人魂:形容杨花飞扬时,让人感到魂魄都仿佛被吹散了。

隔帘:隔着帘子(屏风)。

撩乱:纷乱的样子。

春无影:春天的景象在帘外看不到。

着水:沾在水面上。

廉纤:细密、纤细。

雪有痕:像雪花一样落在水面上。

燕带残香:比喻杨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

飞又落:形容杨花在空中飞舞然后又落下。

鱼吹小点:鱼在水中吐泡泡就像杨花在空中飘落的样子。

吐还吞:吐出又吞下。

可怜天性何轻薄:可怜它们天生如此轻浮,轻易就被风吹散了。

不托根:没有扎根生长。

赏析:

《杨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杨花飞舞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杨花轻盈易逝命运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杨花飞舞的场景来表现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氛围。“三月”一词既指出了时间,也暗示了季节;“江头”则表明了地点,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诗人用“扑人”和“随马”这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杨花的轻盈和飘逸。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春风拂面的舒适感觉。

第三句进一步描述了杨花在风中的舞动状态,以及这种舞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隔帘撩乱春无影”,描绘了杨花飞舞时如同帘幕上的光影变幻一般,让人分不清真假,只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却无法捕捉到它的踪影。这样的描绘既富有诗意,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更具感染力。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通过对杨花落水的观察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着水廉纤雪有痕”一句中,“着水”指的是杨花飘落到水中,而“廉纤”则是形容水珠细腻而细小。这里运用了一种比喻手法,将杨花比作雪花般洁白且轻盈,而当它们落于水时,便留下了细微的痕迹。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杨花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杨花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两句则是对杨花生命力的感叹。“燕带残香飞又落,鱼吹小点吐还吞”,这两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杨花比作燕子的尾巴和鱼的呼吸,生动地描绘出了它们的动态美。同时,“飞又落”和“吐还吞”这两个动作更是强调了杨花生命的短暂和易逝,让人不禁感叹其天性的轻薄和脆弱。

整首《杨花》以杨花为引子,从春天的景象到杨花的飘零,再到杨花的生命历程,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和深度的意象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杨花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