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葑冰消水路遥,短长亭下一停桡。
寒烟两岸客炊晓,残月小桥人待潮。
山外钟声何处寺,柳边春入隔年条。
到城不必争先后,华盖峰头手可招。
【解析】
此诗为登程之作,首联写泊舟横春馆时所见之景,以“枯葑冰消”起笔,点明时间是冬天。“短长亭下一停桡”,写出了诗人在长亭上停船的情形,同时点明了地点是在横春馆,也暗含了诗人即将离开横春馆的意思。颔联中“寒烟两岸客炊晓,残月小桥人待潮”,诗人描写了冬日的景色和人们的行为,“客炊晓”表明了诗人的远行,“人待潮”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中“山外钟声何处寺,柳边春入隔年条”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尾联中“到城不必争先后,华盖峰头手可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家乡的期待之情。
【答案】
译文
冬日里,横春馆外的水面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远处的湖面上飘荡着一阵阵的寒烟。长亭下的船只已经停止,等待着潮水的上涨,准备启航。两岸人家还在忙着烧火做饭,准备过年。
山外传来了寺庙的钟声,仿佛是从远方传来,又仿佛是在提醒我,离家乡更近了。柳树边,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但是春天的气息却是隔着一年才来的。
到了京城,不必争先恐后地赶路,因为京城的繁华景象已经在前方展现。登上华盖峰头,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横春馆泊舟时的所见所闻,并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