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台榭竞芳菲,三日花深车马稀。
弦管不从流水奏,绮罗应化暮云飞。
空闻玉馔分天府,曾睹金葩捧御帏。
借问楼前桃李月,从来此地几人非。
春日过张侯园亭
五候台榭竞芳菲,三日花深车马稀。 弦管不从流水奏,绮罗应化暮云飞。 空闻玉馔分天府,曾睹金葩捧御帏。 借问楼前桃李月,从来此地几人非。
译文
在春日里游览了张侯的园亭,五侯台榭争奇斗艳,花香四溢,三日之内,车马稀少。音乐和乐器不再随着流水般悠扬响起,而是被用作装饰,绮罗般的服饰随风化为暮云一般飘散。只听闻玉盘中美食分给各地的贵族,曾经目睹过金色的花朵像捧着皇帝御用的帷帐一样盛开。询问楼前的桃李月夜,原来这地方并不只有我一个知道其独特之处。
赏析
吴檄的《春日过张侯园亭》是明代诗歌的佳作,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天里的园亭景色,通过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展现了一种闲适而又高雅的氛围。
首句“五侯台榭竞芳菲”,以五侯台榭为背景,强调了园林之美。五侯指的是古代的高级官员,他们的居所常常建筑豪华,花园也极尽繁花似锦之能事。这样的环境无疑增添了园中的芬芳与美丽。
第二句“三日花深车马稀”则表现了一种静谧的景象。在这里,车辆稀少、人迹罕至,突显出园亭的幽静与远离尘嚣。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园内的美丽,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此地的独特情感。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运用了“弦管不从流水奏”和“绮罗应化暮云飞”等意象,表达了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存之美的追求。这里“弦管”与“流水”、“绮罗”与“暮云”相呼应,象征着音乐与自然元素的相互融合,以及它们共同营造出的美好氛围。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想象昔日宫廷中的宴会,将园亭的繁华与皇室的奢华进行了对比。“玉馔分天府”和“金葩捧御帏”不仅是对当时富贵生活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然身处其中,但并未完全沉溺于其中,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这与他的其他作品风格相符。
《春日过张侯园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