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听边声急暮笳,西风吹泪湿琵琶。
非缘薄命污颜色,恨乏黄金买画家。

明妃怨

忍听边声急暮笳,西风吹泪湿琵琶。

非缘薄命污颜色,恨乏黄金买画家。

注释:

明妃怨:即《王昭君》一诗,是乐府旧题。这首诗是王昭君离开汉宫时所作。

忍听:忍受。边声:指胡人的战歌或边疆的声音。暮笳:傍晚吹响的笛声。笳:一种古代管乐器。

西风:秋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八月秋高风怒号”之句。

琵琶:弦乐器,相传为东汉末年蔡邕所造。

非缘:不因为。薄命:命运不好。污颜色:玷污自己的容颜。

恨乏:后悔没有。黄金:指钱财。画家:指绘画才能出众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以咏古抒怀的形式,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沉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忍听边声急暮笳,西风吹泪湿琵琶”,写昭君远赴塞外,听到胡人战声,不禁悲从中来。这两句用意甚深,既点明时间是黄昏时分,又暗含诗人对昭君即将远行感到无限惆怅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颔联“非缘薄命污颜色,恨乏黄金买画家”,则进一步揭示了昭君被迫出塞的原因。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昭君悲惨遭遇的深深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这里,“非缘薄命”指的是昭君被匈奴所虏,并非自己愿意;“污颜色”则是指她的美丽容颜被毁,不再受人追捧;“恨乏黄金买画家”则是指她无法得到足够的金钱来雇佣画工为她画像纪念。这些词语都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和关注。

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忍听边声急暮笳”一句中的“忍”字,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而“非缘薄命污颜色”则将昭君的美貌与命运相联系,让人感叹她的不幸遭遇。此外,杜甫还通过描绘昭君的形象和动作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如“泪湿琵琶”和“西风吹泪湿琵琶”等诗句,都展现了她孤独无助的情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