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日喧归骑,渔樵仄径逢。
烟中望北郭,树里下西峰。
深夜明林火,苍茫度水钟。
朝来向城市,谁忆白云踪。

【解析】

1.残日喧归骑,渔樵仄径逢。“残日”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色已晚;“喧”指喧闹,这里形容诗人的归途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渔樵”即渔夫和樵夫。作者在诗中以渔夫和樵夫为题眼,描绘了一幅山野晚归图。“仄径逢”,指偏僻小道上的偶遇。

2.烟中望北郭,树里下西峰。“烟中”指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北郭”指城北郊野。此句写诗人在山间小路遥望城郊的景色。“树里”,即树林里,此处指诗人行走的小路上。“下”,指从高处向低处走或往下走,这里是往山下走去。这句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至半山腰,远眺山下的景色。

3.深夜明林火,苍茫度水钟。这两句写夜晚山林中的动静。“苍茫”指广阔无垠的样子。“度水钟”指通过水面传来的水钟之音。这句写诗人经过一片茂密森林时,听到从水中传来的水钟声。

4.朝来向城市,谁忆白云踪?“朝来”是指早晨来临的时候,诗人早起赶路,来到城中。“谁忆”即谁会记得,诗人询问谁会记得自己曾经有过白云般的踪迹。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已经远离了往日的居所。

【答案】

译文:

太阳已落,归途中的喧闹声不断;山路上渔夫樵夫相遇,显得格外亲切。

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偶遇到渔樵两老;行至半山腰,看到远处灯火点点。

深夜时分,听到从树林传来的钟声,那是水边的寺庙敲钟。

清晨我来到城里,谁会想起我那白云般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写诗人归途中所见所闻,中间四句写诗人入城后所见,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开头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归途中的一幕。首句写太阳已落,归途中的喧闹声不断;次句写渔樵相遇,显得格外亲切。这两句是说,诗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渔夫和樵夫在一条小路上相遇,他们彼此交谈着,十分亲热。而诗人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会少一些寂寞。

三、四句写诗人行至半山腰时看到的景色及听到的声音。这两句是说,诗人行至半山腰时,看到远处有灯火闪烁,原来是有人在点灯。同时,诗人又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水钟的声音。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在这里,诗人用“烟”“树”“水钟”三个意象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晚归图,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五、六句是写夜深时的情景。这两句写诗人行至山间小路时,看到树林中有灯火闪烁,听到有水钟声传来。诗人此时正在行走之中,因此看不到树林中的具体情况。但是,从他听水钟声音的情况来看,可以想象到树林中一定有人家在居住。同时,由于是在夜晚,所以树林中会有灯光。

最后两句写诗人入城后的情景。前面两句写诗人在城里见到了熟悉的街巷和邻居,但是没有说出是谁。这两句是说,诗人入城后不久就遇到了邻居,他询问起诗人:“你还记得以前住过的那个地方吗?”诗人回答说:“当然记得。”这说明诗人在离开家乡之后,已经离开了那里很长时间了。

整首诗通过对山路上、树林中、城中等不同场景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心情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