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诵清词动我愁,山中岁暮若为酬。
因攀桂树遥相忆,欲寄梅花可自由。
万里江湖双涕泪,百年天地几交游。
谁怜旧日中朝客,谪向王门半白头。
每诵清词动我愁,山中岁暮若为酬。
因攀桂树遥相忆,欲寄梅花可自由。
万里江湖双涕泪,百年天地几交游。
谁怜旧日中朝客,谪向王门半白头。
【注释】
- 何景明(1486年-1528年):明代诗人。
- 玉垒青城:指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
- 南来北望:形容路途遥远,往来不易。
- 沧浪:这里泛指江河湖海等水域。
- 云霄:指天空,也用来比喻仕途。
- 陈子龙(1600年-1647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文人。
- 云间词派:指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 清词中兴:指明末清初时期,在陈子龙等人的推动下,清词艺术得到复兴和提升。
- 晚清民国: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
- 经典化过程:指文学作品经过时间和文化的沉淀,逐渐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经典状态。
- 自觉的理论意识:指在文学创作中有意识地追求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深度。
- 尊体意图:尊重并维护文体的特性与尊严。
- 天涯海角:常用来形容距离极远的地点,也可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相隔极远的距离。
- 中朝客:指曾经担任过朝廷官职的人。
- 谪向:古代用语,意为被贬谪。
- 白头:白发,指年纪较大。
【赏析】
此诗是何景明对友人的怀念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玉垒青城”,既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所在位置的思念;“万里江湖”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身处异地的关切与牵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何景明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其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深刻理解。本首《答雷长史四首》便是他赠给友人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玉垒青城”、“万里江湖”等,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忧愁、思念、孤独等。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也体现了何景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对人生、社会及自然关系的反思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