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出过阑见,桃香度水闻。
树深连海色,洞午散江云。
石上抛书卷,花间数鹤群。
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
春日寓徐公西园
笋出过阑见,桃香度水闻。
树深连海色,洞午散江云。
石上抛书卷,花间数鹤群。
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
注释:
- 笋出过阑见:笋长到过了栅栏,露出来。阑,栅栏。
- 桃香度水闻:桃花的香气飘过水面,让人闻到了。度,经过。
- 树深连海色:树的枝叶茂密,连成一体,颜色如同海水一样深。
- 洞午:中午时分。
- 石上抛书卷:在石头上扔下书本,形容悠闲自得。
- 花间数鹤群:在花丛中数着成群的白鹤。
- 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春天的忧愁就像绿色的小草,到处都能找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时候,寄居在徐公的西园中,写下的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首句“笋出过阑见”,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接着,“桃香度水闻”一句,则描绘了桃花盛开时,花香四溢,飘散至水中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颔联“树深连海色,洞午散江云”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致。诗人用“树深”来形容树木高大茂密,与天空相连;用“海色”来形容树木的颜色,暗指春天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同时,“洞午”一词,则形容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犹如江面飘动的云彩。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颈联“石上抛书卷,花间数鹤群”则是诗人在闲暇之余,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写照。他在石头上扔下书本,在花丛中数着成群的白鹤,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最后两句“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则是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感受。他将心中的愁绪比作绿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孤独与迷茫。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