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
有岸皆萦草,无波不染苔。
树光摇粉堞,云彩照金罍。
浓黛新年点,春衣隔岁裁。
夜垆藏宿火,晓烛剪残灰。
袖里分余蕙,钗边罥落梅。
松枝当户插,椒气拂窗来。
正好随欢笑,那知客思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元旦书事》。

首句“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描述了闽中(今福建省)的美景和元旦时百花齐放的景象。这里的“闽中”指的是福建地区,而“元旦”是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整句话表达了对福建美景的喜爱和对新年新气象的期待。

第二句“有岸皆萦草,无波不染苔”,描绘了闽中的河流两岸都是草木葱茏,没有一处不被青草覆盖,没有一汪水面不生长着苔藓。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闽地的自然之美。

第三句“树光摇粉堞,云彩照金罍”,形容了树木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生辉,云彩映照着金色的酒杯。这里的“粉堞”指的是红色边缘的城墙,而“金罍”则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用来比喻云彩的美丽。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建筑,展现了闽地的优美风光。

第四句“浓黛新年点,春衣隔岁裁”,描述了新年时人们会用浓密的眉毛来点缀自己的容颜,而春天的衣服则是一年前就已经准备好的。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悦。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分别描写了元旦时的日常生活场景:夜炉里残留的余火、早晨剪除的蜡烛残灰、袖中分出的蕙草、钗头挂着的落梅、门前插满松枝、窗外飘来的椒香。这些细节描绘了元旦时的宁静美好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正好随欢笑,那知客思催”,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元旦的快乐时光,但却感到一种客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这首诗以“元旦书事”为题,生动地描绘了闽中元旦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建筑、日常生活场景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闽地的美丽风光和人们的欢乐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使得整首诗既有美感又有深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