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罅置檐楹,高低纵复横。
临深畅幽意,极险尽游情。
火照潭心影,经传洞腹声。
际眉岩电射,绕足涧霓生。
潜怪禅能伏,啼鼯狎不惊。
欲穷前胜处,无路若为行。

译文:

师子岩

石缝中安设檐楹,高低起伏纵横交错。

面对深渊畅想幽深之意,极尽险境尽情游览之情。

火光映照潭水心影,经文传诵洞腹之声。

岩边电光绕足飞逝,涧边彩虹缠绕脚步。

潜藏怪石能伏禅,鼯鼠啼叫不惊慌。

想要穷究前代胜迹,却无路可通如何行?

注释:

  • 师子岩:位于福建省武夷山的一处岩石景点,因形状酷似狮子而得名。
  • 石罅置檐楹:石缝中安置了檐楹,即古代建筑中的横梁,用以支撑檐口。
  • 高低纵复横:形容石缝间的梁柱高低不一、曲折蜿蜒。
  • 临深畅幽意:站在深渊边缘,可以尽情领略幽深的意境。
  • 极险尽游情:在极其险峻的地方尽情游玩,感受其中的情趣。
  • 火照潭心影:用火光照亮潭水中的景象,形成影子。
  • 经传洞腹声:经文中有关于洞穴腹地的声音描述。
  • 际眉岩电射:在距离眉毛很近的地方出现了闪电。
  • 绕足涧霓生:在山谷间缭绕升起彩虹。
  • 潜怪禅能伏:隐藏在怪石中的禅宗僧人能够制服野兽。
  • 啼鼯狎不惊:受到惊吓的鼯鼠会发出鸣叫声,但这里用“狎”表示它们并不会被吓跑。
  • 欲穷前胜处:想要探寻前面的风景名胜。
  • 无路若为行:无法找到通往前面的路,不知如何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师子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通过对石缝、悬崖、潭水、火光、经文等元素的描述,展现了岩洞的神秘和壮丽。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双重敬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