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桥通市外,鸿墓即城隈。
芳躅君能继,衡门客到开。
药香余石臼,茶绿泛山杯。
邻圃花迎发,东家酒送来。
池萍初点絮,阶笋欲穿苔。
谁复寻行迹,荒蹊不剪莱。

【诗句释义】

皋桥:即皋桥,在南京秦淮河东岸。

鸿墓: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墓地。

芳躅:香气。

衡门:横木为门,简陋之居。

石臼:捣药器。

茶绿:茶水颜色。

邻圃:邻居菜园。

发:开放。

行迹:足迹。

剪莱:除草。

【译文】

皋桥通着市外,陶渊明的坟墓就在城隈。

你能够继承他的芬芳,我的门客来了就开启。

药香还在石臼里,茶水泛着山中杯。

邻居菜园花儿开迎,东邻送来美酒芳香。

池中的浮萍刚刚长成絮,阶前的嫩笋想要穿破苔藓。

还有谁去寻找那足迹,荒废的小路不剪野菜。

【赏析】

此诗是作者过吴门时拜访沈野范并赋《和沈野人》诗之作。全诗描写了作者在与沈野范饮酒赏花、品茶谈笑中,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洁情怀。

首联写景起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皋桥(古称津渡)外,陶渊明墓就在城隈(城墙弯曲处)。这是陶渊明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是陶渊明精神所寄之处。作者在这里遇到了沈野范,二人相携而入,畅饮起来。

颔联点题,写陶渊明的高尚品格。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他的生活非常简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曾经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正体现了陶渊明的高尚品德。

颈联写两人品茶论诗的情景。作者用“药香余石臼”来比喻茶香浓郁,仿佛还留在石臼之中;用“茶绿泛山杯”来比喻茶水的颜色如同绿色的山一样,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作者通过描绘两人品茶的场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写两人欣赏美景、品味生活的情景。作者用“邻圃花迎发”来描绘周围的花园里花朵盛开的景象;用“东家酒送来”来描述东边邻居家的酒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这些细节描写都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失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