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正气塞乾坤,为雷为霆有余烈。忠魂傥拜永陵云,应抱遗弓泪成血。
【注释】
哀江头:即《哀江南》一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写于公元689年(唐高宗永徽二年),当时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途经江夏(今湖北武汉市)。在经过黄鹤楼时,触景生情,遂写下了这首悲叹国运、感伤身世的七言律诗。
千秋正气塞乾坤,为雷为霆有余烈:千年的正义和正气充塞着天地之间,它像雷霆一样震撼人心。
忠魂傥拜永陵云,应抱遗弓泪成血:忠诚的魂魄如果能去拜谒唐太宗的昭陵,那他一定会抱着那把已故的弓流泪至血干。
“千秋”、“余烈”二句,化用《左传·定公四年》中“余烈振乎千载,而不朽”句意。“忠魂”指诗人自己,“遗弓”即弓已失传,喻指陈子昂的遭遇。“傥”同倘,“拜”同拜。“永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陕西礼泉县东北四十里,因唐太宗李世民谥为文皇帝,故称其陵曰昭陵。“应”是应当的意思。
赏析:
本诗首联“千秋正气塞乾坤,为雷为霆有余烈”,以夸张之语写出了正义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力量的赞美。颔联“忠魂傥拜永陵云,应抱遗弓泪成血”,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之情。
此诗作于诗人流放途中,面对国家命运的多难兴邦与个人前途的渺茫无望交织在一起的痛苦感受之中。全诗感情深沉,风格雄浑壮阔;结构紧凑,气势恢宏;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