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平平孰省行,出家须放世情轻。
古人尽是诃多事,智者讵甘恋此生。
大朴无文心地实,浑融类俗念头清。
名门利路何停踵,不若林泉百不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白沙》,以下是逐句释义:

  • 大道平平孰省行:大道(指佛教的修行之道)平坦、宽广,但谁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呢?“孰省行”指的是谁能真正领悟并实行。
  • 出家须放世情轻:出家(即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修行)需要放下对世间情感的执着。“世情轻”是指放下那些世俗的情感和烦恼。
  • 古人尽是诃多事:古人(古代人)常常被批评为多愁善感、过于纠结于世俗之事。这里的“诃”是责备的意思。
  • 智者讵甘恋此生:智者(聪明的人)怎么会甘心只活这一生而没有更高的追求?“讵甘恋此生”表示智者不会满足于仅仅活一生。
  • 大朴无文心地实: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不需要文字来描述,内心真实不虚假。“大朴”是形容最自然的状态。
  • 浑融类俗念头清:人们的心思往往与世俗相融合,但保持清净的心志。“浑融类俗”指的是心灵与世俗相融合,但保持一种清净的状态。
  • 名门利路何停踵:追求名誉和利益的道路永无止境,无法停下来。“停踵”意味着永远无法停止。
  • 不若林泉百不成:与其在名利的道路上不断奔波,不如退隐山林,过着简朴的生活。“百不成”表示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

译文

大道平坦宽阔谁人能领悟,出家要放下世俗情感才得真谛。
古人造作许多烦恼智者怎能安心,最纯真的自然无需修饰其心自真。
心灵与世俗融合时念头却应保持清明,功名利禄之路永无尽头何处可停歇。
不如退隐山林过百种生活都不曾实现,何必追求名利无穷无尽终归空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精神境界的高远追求。通过对比出家与世俗生活的差异,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超脱的重要性。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名利追逐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自由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