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隐珠林,窗虚月半阴。
僧开莲阁晓,客恋草堂深。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
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
宿曹溪方丈
兰若隐珠林,窗虚月半阴。
僧开莲阁晓,客恋草堂深。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
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
注释:
- 兰若:佛教用语,意为佛的住处或者讲经说法的地方。
- 珠林:形容山林如珠宝一般珍贵美丽。
- 窗虚:指窗户敞开,没有遮挡。
- 月半阴:月亮被云遮住一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 莲阁:用莲花装饰的楼阁。
- 客恋:客人依恋不舍。
- 演偈:念诵或解说佛经。
- 一切本无心: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心的,即无自性。
译文:
在兰花般的寺院里,隐藏于美丽的珠林之中,窗户大开却只有微弱的月光透进来。僧人打开莲台楼阁迎接清晨的到来,而游客们留恋这片幽静的草堂,不愿离去。楼阁与云朵相接,钟声和梵音交织在一起,溪水旁的佛像上刻着流传千年的经文,它们提醒我们一切本是无心的境界,无需执着追求。
赏析:
此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展现给读者。首句“兰若隐珠林”便已勾勒出一座藏匿于翠绿之中的佛寺,其环境之美令人心旷神怡。接着,“窗虚月半阴”,以窗虚映衬下月半的阴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第二句“僧开莲阁晓”,则引入了僧侣与晨光的互动,象征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第三句“客恋草堂深”,则展现了游客对这清幽之所的眷恋之情,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和谐与宁静氛围。
第四句“塔影连云影”与第五句“钟音和梵音”相呼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诗中的空间感与层次感。最后一句“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则是全诗的高潮与哲理总结,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不变,反观人心的瞬息万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整首诗不仅美轮美奂,还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思宇宙与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