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东注象溟雄,砥柱天南在此中。
晓日梵宫销万劫,秋光祖席送孤蓬。
萍踪冉冉随流水,云树茫茫接太空。
捧檄不须重怅望,从来清白是家风。

【注释】

海珠饯别:在海珠桥送别。海珠桥,在广州的珠江上。 狂澜东注象溟雄(“注”是流入的意思):狂澜指狂风暴雨,汹涌澎湃的海浪,象溟即大海,雄指雄壮。

砥柱天南在此中:砥柱山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形如剑尖插入黄河中流,是黄河中下游的分水岭,故称砥柱。天南,指南方。

晓日梵宫销万劫,秋光祖席送孤蓬:晓日,早晨的阳光。梵宫,佛教寺庙。销万劫,消尽一切劫数。孤蓬,比喻飘零无根的人。祖席,祭奠祖先的酒席。

萍踪冉冉随流水,云树茫茫接太空:萍踪,像浮萍一样无根无蒂的踪迹。冉冉,慢慢的样子。云树,形容高远的天空与树林。

捧檄不须重怅望,从来清白是家风:檄文,古代政府征召文书。重怅望,多次怅惘地眺望远方。向来,从过去到现在。清白,清廉、诚实。

【赏析】

《海珠饯别》一诗作于元朝至顺年间(公元1330年前后),时值诗人任广州路儒学提举期间。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自己清廉正直品格的自豪。

首联“狂澜东注象溟雄,砥柱天南在此中。”以狂澜向东注入沧海,比喻朋友即将离开,而自己在岭南任职,有如砥柱立于南海之滨。“砥柱天南”,指砥柱山耸立于南方的河间,成为连接中原和江南的重要屏障。这既突出了友人离别之地的重要性,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负重任的责任感。

颔联“晓日梵宫销万劫,秋光祖席送孤蓬。”则以晓日照耀下的梵宫象征友情永存,即使历经万古也难以消磨;而秋光下祖席之上,友人离去如同飘零的孤蓬,让人倍感凄凉。这一联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颈联“萍踪冉冉随流水,云树茫茫接太空。”形象地描述了友人离去后,自己的足迹如同浮萍般渐行渐远,而天际的云树仿佛无边无际,与天空相接。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尾联“捧檄不须重怅望,从来清白是家风。”则是诗人对自己清廉正直品格的自信表达。他坚信自己能够凭借这份家风传承下去,不会因个人遭遇而改变。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坚定信念,也展现了他对家庭美德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自我品格的坚守,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