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森何处为舁来,曾带荒园宿土堆。
燥壤岂劳长瓮灌,低枝不碍短篱开。
敢将艳色夸桃树,胜要清阴乞柳栽。
赖有当时仙种语,为薪莫漫比樗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文学常识包括诗词歌赋、书法家、画家、诗人、散文家等相关知识和文人事迹,此处侧重考查作者有关内容。
第一句“李”:指李清照。第二句“舁”:运载。第三句“燥壤”:干燥的泥土。第四句“长瓮”:大瓮。“低枝”:矮小的树枝。第五句“艳色”:鲜艳的颜色。第六句“桃树”:桃花树。第七、八句“胜要”:胜过,比得上。“清阴”:树荫。“柳栽”:即柳树。第九、十句“仙种”:仙花的种子。“樵薪”:砍柴的木柴。“樗材”:樗树,落叶乔木,木材坚硬,可制车梁等,古人认为其质劣。最后一句是说,不要像樗树一样,没有用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
)登进士第,曾历官建康(今南京)溧水令和鸿胪少卿,世称李清照为“易安女士”。因丈夫赵明诚去世而晚年孤独,南渡后几经流徙,终以“流离困苦”、“触处惆怅”而卒,存诗三百余首,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集》等传世。
译文:
何处又把李氏搬来,原来她曾在荒园宿于土堆。
干燥的泥土难道需要用长瓮灌溉?低矮的枝条不妨碍短篱开放。
谁敢用艳丽的色彩夸耀桃花树?胜过柳树的清新荫凉请它栽种。
幸亏当时仙家留下话,不要像樗树一样,没有用处。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言情之作,抒发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流落他乡时的愁苦之情。全诗语言质朴通俗,但意蕴深厚。前两句写诗人被迁谪后所遭遇的凄凉处境;后四句写自己不愿随俗浮沉,仍怀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