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桑麻尽,微灯见夜村。
独从疏雨里,重叩小柴门。
何事先生去,空留童子言。
滩声与归棹,只恐太伤魂。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江的江路上寻访友人的情景。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诗句释义
  • “江路桑麻尽”:描绘了江路两旁长满了桑麻,意味着时间之久和道路之远。
  • “微灯见夜村”:夜晚的灯火显得格外微弱,照亮了村庄,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
  • “独从疏雨里”:诗人独自一人走在细雨中,增添了一份孤寂和清冷。
  • “重叩小柴门”:诗人用力敲击着小柴门,表现出对友人的期待和急切。
  • “何事先生去”:询问友人为何离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解和失落。
  • “空留童子言”:留下一个年幼的童子回答,反映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 “滩声与归棹”:听到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和归舟的桨声,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只恐太伤魂”:担心这样的环境会让人过度忧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译文与赏析
  • 译文:江路两旁长满了桑麻,夜色中只有微弱的灯光照亮着村庄。我在细雨中独自行走,用力敲响了小柴门。为什么先生突然离去,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回答我。听着江水的拍击声和归船的桨声,我的心不禁感到一阵哀伤。
  • 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江路”、“疏雨”、“小柴门”等元素,不仅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诗作品。
  1. 创作背景
  • 明亡后,许多文人选择了隐居不仕,何绛亦然。他游历四方,曾与陈恭尹渡铜鼓洋,访明遗臣,以图反清复明,无果而归。父殁后在家伺母,不复远出。

《九江再访岑金纪不遇》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色和抒发感情的诗,它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