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接昌华近,楼开碧树深。
独怜高处望,难作此时心。
城郭岂不古,山川徒至今。
朝台无陆贾,谁复嗣徽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句意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怀古楼”,即登临怀古之楼,“地接昌华近”意思是:楼靠近昌华山,“昌华”是指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是唐玄宗的御花园。“独怜高处望”,独自怜爱登高远望,“独怜”是说作者独自一人,“高处望”指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难作此时心”,难以做到此时此刻的心情。“城郭岂不古”的意思是:城墙城池难道不是古迹吗?“城郭”指的是城市,“岂不古”表示疑问语气,“徒至今”的意思是徒然到如今,“徒”是白白的意思,“至今”指至今还。“朝台无陆贾”,早晨的台阶没有像陆贾那样的贤人。“谁复嗣徽音”的意思是:有谁能够继承这样的美名?“嗣”这里是继承的意思。“微音”指的是美好的名声。
【答案】
译文
地接昌华近,楼开碧树深。
独怜高处望,难作此时心。
城郭岂不古,山川徒至今。
朝台无陆贾,谁复嗣徽音。
注释
- 昌华:终南山的别称。唐代皇帝在长安附近建有御花园,称为西苑或蓬莱苑,故称终南山为“昌华”。2. 楼:指长安城内的大明宫含元殿南面的重楼,也称望仙楼。3. 碧树:绿色的树丛。4. 独怜:独自喜爱。5. 难作:难以做到。6. 城郭:城垣和城门。7. 徒:白白地。8. 陆贾:西汉初年的大臣,以善辩著称。9. 徽音:指美好的声誉。
赏析
这首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登楼后所见的景致:地近昌华,楼居其上,树荫掩映;而登高则能远眺,但见眼前美景,却难以引起自己的感兴。这看似寻常的描写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是写出了诗入登楼时的心情;二是写出了诗入登楼后所见景色的特征,同时也表明了诗入对登楼远望的感受:既欣赏眼前的景色,又感叹自己的处境与心境。颔联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受。诗人登上高楼,面对眼前景色,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他感到自己身处高楼,远离尘世喧嚣,于是便想凭栏远眺,领略一下四周风光。然而,他发现周围景物虽然美丽迷人,但却无法引起他的兴致;反而更使他感到孤独无聊。这一联写得极为传神:一个“怜”字,既点出他之所以登高的原因——为了“独怜高处望”;一个“难”字,既道出了他之所以登高之后的感受——心情抑郁,不能释怀。颈联两句由登楼观景转而写诗人的感慨:长安城的城墙难道不古老了吗?可是,当年曾经辉煌一时的长安,如今却已经衰败不堪了!这两句诗通过反诘句式的使用,有力地强调了长安城的衰败,从而突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尾联两句又由感慨之情回到现实。诗人看到长安城依然屹立在那里,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曾经威振天下的汉朝名相陆贾。陆贾曾辅佐汉文帝治理国家,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到了汉景帝即位以后,陆贾却被疏远冷落甚至被废黜流放。而今,长安城中仍然供奉着陆贾的神位,可见人们对陆贾的敬仰与怀念。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有谁能够继承陆贾这样的美名呢?最后一句既是对陆贾的颂扬,也是对当时朝廷的讽刺。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调悲慨苍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