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涉成趣,杂花当径侵。
俗尘不到处,树色入庭深。
好鸟鸣清昼,澄澜净素心。
劳师三日客,难得是知音。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注意“连宵”和“知音”是关键词。
【答案】
译文:在荒园中漫步成趣,各种杂花当道,侵人。俗尘不到处,树色入庭深。好鸟在清日下鸣叫,澄澜使素心净如水。劳师三日客,难得是知音。
注释:①丹霞圆音和尚:即惠顾香草庄的圆音禅师,字无为,号惠顾、圆音,俗姓王,福建莆田人。
②三日连宵:三夜。
③长侄:指作者的长孙,即长男。
④清昼:清朗的白天。
⑤澄澜:清澈的波浪。
赏析:此诗为答谢圆音禅师来访而作。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园景色图,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荒园涉成趣,杂花当径侵。”写诗人游览荒园,看到满园杂花竞相开放,香气袭人,十分喜爱这一美景。“荒园”,本意是指没有人烟的园子,这里指自己居住的地方。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两句“俗尘不到处,树色入庭深。”诗人进一步描写荒园之景。在这里,“俗尘”指的是世俗的尘埃,“树色”指的是树木的色彩。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荒园的幽静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这种宁静和美好。
第三句“好鸟鸣清昼”,诗人继续描写荒园中的景物。这里的“好鸟”指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鸟儿,它们在清朗的白天自由地飞翔和鸣叫,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宁静之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澄澜净素心”,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荒园的景象。在这里,“澄澜”指的是清澈的波浪,“素心”指的是纯洁的心。诗人通过比喻,将清波与素心相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了荒园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劳师三日客,难得是知音。”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圆音禅师的感谢之情。这里“劳师”指的是请圆音禅师前来做客,“知音”则是指懂得欣赏自己作品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圆音禅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赞赏之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荒园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