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东南静不尘,楚天寥落在清晨。
两城日下洞庭水,孤渡时归汉口人。
异境岂因黄鹤得,旅游何意白髭新。
连年无事江潭上,芳草萋萋今又春。
【赏析】
《黄鹤楼》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登楼远眺之机会,抒写胸中块垒。
首联“霜雪东南静不尘,楚天寥落在清晨”,点出诗题中的“楼”字,并总括全诗内容,为全诗奠定基调。诗人登临黄鹤楼,目睹眼前江城一带的霜雪、寒风与沉寂,而楚地的天宇则显得格外寥廓空旷。诗人以“静”、“落”和“寥落”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在冷寂的霜雪之中,诗人感到天地间一片死气;在茫茫无际的楚地上空,诗人又感到自己被抛向无边的寂寞。这两句是诗人感情的总提。
颔联“两城日下洞庭水,孤渡时归汉口人”,描写楼头所见景色。诗人登上黄鹤楼,只见太阳从东面的两座城池(即现在的武汉)落下之后,便照到了洞庭湖的水面上。这时,他看见有一只船从汉阳渡口渡过长江,驶向对岸。这里,诗人用“日下”和“时归”两个字,把时间推移到中午时分;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洞庭”和“汉口”两个地点,使这幅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颈联“异境岂因黄鹤得,旅游何意白髭新”,是诗人对前二句的具体化,也是诗人抒发情怀的地方。这里,诗人用典抒情:既然黄鹤楼能成为游子思乡的象征,那么诗人登此楼,又有什么可留恋之处呢?何况现在诗人已是满头白发了。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情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尾联“连年无事江潭上,芳草萋萋今又春”,是诗人的总结。诗人在黄鹤楼上远望,只见江边长满了茂密的芳草,春天又一次来临。这里,诗人以“无事”二字,表明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回过故乡;以“芳草萋萋”形容江边的春色,又表明自己已多年未回故乡,因此,看到春色,不免触景生情。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语言精练,风格清丽,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