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广州三日水,此去罗浮日半山。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
注释:从惠阳出发到广州三天的水路,从罗浮山出发到山顶只需半天的时间。想来也不过是几条小路而已,只要郎君的心乐意前往就可以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行之苦的诗。诗人以“三日水”、“半日山”来描绘路途之远,表现了旅途之艰难。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用“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旅程的态度和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去广州三日水,此去罗浮日半山。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
注释:从惠阳出发到广州三天的水路,从罗浮山出发到山顶只需半天的时间。想来也不过是几条小路而已,只要郎君的心乐意前往就可以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行之苦的诗。诗人以“三日水”、“半日山”来描绘路途之远,表现了旅途之艰难。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用“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旅程的态度和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句释义: 怯坐月明中,非为月光冷。 不堪月照人,低头独顾影。 译文: 我害怕坐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不是因为月光很冷。 但月光照射下的我,却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只好低下头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 赏析: 本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内心世界。首句“怯坐月明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时的不安与恐惧,而第二句“非为月光冷”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离开江门去别的地方,并在那里遇到了朋友任肇楚。"出宿"意味着离开住宿的地方或某个地方。"江门"通常指长江边的门户或者一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寄别"是告别的意思,而"任肇楚"则可能是与诗人有重要联系的人的名字。 2. 船头明月光:这里的"船头"指的是船只的前端,"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古歌其二: 闻郎客在楚,楚国有巫山。 应是神女故,教郎不得还。 此诗通过描绘楚国的巫山与神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法归家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即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注释: - 闻郎客在楚:听到你的客人(指你)在远离家乡的楚国。 - 楚国有巫山:楚国有个叫巫山的地方。 - 应是神女故:应该是神女的缘故。 - 教郎不得还:让你不能回去。
注释: 挽杨烈妇二章第一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室内的兵器太多了,造成混乱。妾死了,我感到很悲哀。 译文: 在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兵器,这造成了太多的混乱,妾死后我感到很难过。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妾去世的悲痛之情。“室中之戈”,指屋内摆放了太多兵器,象征家庭纷争不断;“其乱孔多”,意味着因为家中的争斗而导致的混乱无处不在。“妾死则那”
【解析】 “三城留别”即送别友人的诗,“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莫辞醉”,不要推辞。 “别离方在兹”离别的时刻正在到来。 “晓风”句:早晨的风把树叶吹散,飘落在珠江边上。 “我客”句:我的客人没有十天就走了。 “子留”句:你的侄子还留下了几天。 “相迟谢矰缴”,相会时谢绝了弓箭的射杀,比喻彼此不伤害。 “颉顽”句:相互较量,像天空中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答案】 译文 饮酒不必推辞
诗句原文: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 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 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注释解释: - 引年辞海国:辞去官职,归隐到大海之国的某个角落,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 - 归棹倚春涛:在春天的波浪中,乘船回家,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未尽诸生意:未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抱负和理想。 - 空存二疏高:尽管有高尚的理想
【注释】 君:指对方。如:比得上。天上月:天上的月亮。余:我。似:像,比喻。井底鱼:井底的小鱼。愿:希望。惜:吝惜,舍不得。馀光:指月光,也比喻对方的恩惠、好处或好处。中心:内心。一照余:给我的心以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妇之作,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君如天上月”
【注释】 清江:指长江。 其:它的,代指“江”。 涯:岸边。 形影:比喻自己的影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迩:近。 朝夕:早晚。 相思:想念。 【译文】 清江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是江边的红豆在生长。尽管我的形象就在眼前,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念你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妇曲。全诗三句,以“清江”开头,“清江”二字,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时间——深夜,这为后两句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注释 1.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手指软弱时,窗户慢慢地打开;偶尔窗户自己开了。 2. 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风吹进来,灯火熄灭了,但我心中并没有感到灰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首句“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描绘了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仍然坚持的场景。第二句“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决心。尽管外部条件不佳
注释: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 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花朵盛开在傍晚的烟雾中。 卷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打开窗帘坐在窗前,但看到的景象却看不到荷花。 译文: 荷叶青翠的池塘边,荷花在傍晚的轻烟中绽放。 推开窗户面对窗户坐着,看那荷花却看不见它
诗句如下: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 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 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2. 译文注释: - 「侬家」:指代“我”或说话人自己。 - 「西湖边」:指杭州的西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景观。 - 「暮暮朝朝」:指每天早晚,表示频繁或持续地发生。 - 「见莲」
【注释】 惠阳:古县名。竹枝,民间民歌的一种体裁,多以男女恋情为题材。浪似雷,比喻江水汹涌澎湃。双江,即双溪,指流经惠阳城东西的两条江河。郎,指女子所爱之人。莫学,不要。合:指结为夫妻。一合,指夫妻恩爱。千年去不回,指白头偕老。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催人泪下的佳作,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忠贞爱情的民歌。诗人借咏唱惠阳竹枝词来表达对恋人深沉热烈的爱慕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注释:河南的采菱女,十五六岁就出来打渔,她们约定在潮水刚涨的时候一起踏歌而行。木兰做船桨,沙棠树做的船桨,太阳从东方升起,烟雾也散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采菱女子清晨出行的生动画面。诗中“相约踏歌踏早潮”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她们欢快、活泼的性格特点。同时,诗中的“木兰为楫沙棠桨”,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采菱女比作木兰和沙棠,既赞美了她们的美丽,又增添了诗的趣味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烟霞桥在鳄湖边,一道垂杨伸入野外田间。郎骑着白马来得特别好,传说鳄怪伤人是谣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烟霞桥、垂杨和野田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郎骑白马的赞美以及对于鳄怪伤人传言的不屑一顾。诗中“烟霞桥”、“垂杨”、“野田”等意象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而“郎骑白马来殊好”一句则展现了郎骑着白马的形象,给人一种英俊潇洒的感觉
惠阳竹枝辞 床下别郎何草草,欲送郎行怕兄嫂。自从郎渡合江头,侬鞋不踏门前道。 注释翻译: 床下别离郎君,何等匆忙仓促,想送郎君远行却又害怕兄长嫂子责怪。自从郎君渡过长江,我鞋子都不再踏门前小路。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离别诗。诗人在床下匆匆地告别了心爱的人,生怕惊动了兄长和嫂子,表现出对哥哥嫂子的敬畏之情。她担心丈夫远行后,自己再也不能走过家门前的小路,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依恋之情
出都谣八章 鞭马射狐,狐入地呼。 天高不闻,老狐别雏。 走兔不死,得见天子。 飞鸟一群,壮士如云。 熟黍熟黍,缘无雀鼠。 雀鼠之无,实赖天子。 离京十里,车声未已。 一耳十环,官人之婢。 斩竹断木,不避民屋。 青纹刺面,云是官仆。 易水漫漫,冰犹未泮。 拙矣荆卿,一去不返。 下上高原,昭君之村。 九原可作,庶释涕痕。 地动殃民,除税七分。 身死为砾,无由报君。 注释: - 鞭马射狐